丹佛市–「生命盎然的森林」
綠意盎然林木中,流瀉的陽光下.有著惹人愛憐的「森林精靈」。
那就是可愛的「美國小松鼠」。
擁有200萬居民,能與松鼠共遊的丹佛市民,委實令人艷
羨。該市位於洛磯山脈下的原野,號稱「高原女王之都」,海
拔約1600公尺。該市有座寬廣的「華盛頓公園」,附近就是住宅區。
上午10點許,空氣清新,在此散步、慢跑的人,都高聲相
互打招呼。比起紐約的「中央公園」,這裡鬧哄哄的,富有
濃濃的家庭味。
由於陽光強烈,我還帶了太陽眼鏡。有個一歲半的小男
孩,搖搖擺擺的朝我走來。
我背對著他後,戴上太陽眼鏡,他倒是一副不可思議的表
情看著我。
扭頭一看,小松鼠就在眼前的樹蔭下。
◆
在陽光的照射下,小松鼠似乎也心花怒放起來。「哇,不
是只有我喜歡太陽,森林中的夥伴們也跟我一樣喔。哇,
聽!鳥兒們正明朗的唱著歌!好好聽喔!那是對太陽的讚歌喔。
所以呀,我們才會那麼早起幹活呢!咦?幹什麼活兒?你
沒看我這麼忙嗎?我要整理住家、還要照顧小孩吃喝,還要
教育他們呢!
松鼠多於初夏時節生產,由於太小了,松鼠媽媽不而能帶
牠們出來。但是,慢慢的小松鼠就會跟在媽媽後頭學走路。
松鼠媽媽會邊散步,邊教導牠們生存的智慧。「當池水發
光刺眼時,根本看不到敵蹤,千萬不可以上前喝水」,或者
教他們如何在枝頭間輕易地跳躍。
松鼠十分喜歡惡作劇,充滿好奇心,不太有耐心,可是非
常活潑,又很喜畝捉迷藏,反正活在世上,便要盡情盡興的
活下去!」
◆
哈佛大學以及美國各校的校園裡,常會看到小松鼠穿梭其
間。看到牠們,會讓你有種「破壞自然就如同犯罪行烏」的感覺。
特別是丹佛市獲准舉辦冬季奧運,還擁有環境保護的優良
歷史。即使大企業開出優厚的條件,依然無法改變該市重視
自然環境的傳統。
「只要活下去就能生存」,一直是我最喜愛的句子。
松鼠、人、蟲兒、樹木、鳥兒都是「生命環節」的一部份。
也是地球的一員,都存於宇宙中,相互依存。
◆
有一次,有位美國總統告訴印第安酋長說:「我想購買你
們的土地」,這位酋長說:「天空與土地,怎能買賈呢?多奇
怪的想法呀!」
大地乃神聖之母,如何能以金錢來販賣母親呢?大地萬物
均為同一母親所孕育,誰又有資格可以談買賣呢?
「大地絕非隸屬人類,人類乃是大地的附屬品呀。」
大自然乃為無數線軸所造的「生命紡織品」,人類不過是此
紡織品的一條細線而已。因此傷害紡織品,就等於傷害了自己。
印第安人在狩獵時,要先祈求。如果僅為一人溫飽而傷害
其他生物,卻又不心懷感謝,這是對生命的一種褻瀆。
此與日本愛奴族的生活哲學,有異曲同工之妙。
自稱「文明人」而輕視原住民的末開化、發展遲緩,根本就
是野蠻的侵略者。
◆
樹根下,松鼠又在做什麼呢?
「我們松鼠,都會往樹下或枝條間築巢而居。不僅闢一居室
而已,還要蓋個飯廳、育兒室、寢室、緊急避難所等,多
用途的居室使用。
連飯廳就不只一處,隨著心情的好壞,可在切開的木頭
裡,或是傾倒的樹上用餐。
啊、秋天怎麼還不來呀!好想嚐嚐松果及樅實喔!可是可
不能一次就吃完,還要作好冬藏的工作。我們松鼠都會將果
實及香菇置於洞穴中,儲藏起來。
隨著習慣不同,有的松鼠會把東西藏在挖好的洞穴中,也
有的松鼠會把食品含在嘴裡,然後運到地下的居所。
樹木的種子,也托我們的福,可以好好的、安心的在
地下發芽、成長。每當一部份的果實冒出新芽後,又是
一片新綠可期。這就是所謂的『共存共榮』了,對不對?」
◆
人類斷然切斷生命與生命問的「聯繫」,表面上看來是
自由 ,事實上,卻是讓自己深陷囹圄。
「只要自求多福就夠了,哪還管得了別的生物」「只要我
們家幸福就夠了,哪還管得了社會」「只要自己好就夠了,哪管得了他
人」!一定要從這樣的自我牢獄中解放出來。
「只要活下去就能生存」的幸福,是我日夜所期盼的,更希
望能擴展慈愛的「繫絆」。
◆
觸摸著松鼠離去的樹幹,更能感受到能治癒疲態的溫軟鼓動。
樹木是活著的,其樹液流動不已,這與人能的血液循環是
一樣的,都是具有「生命體的家族」呀!
美國於1985年於波士頓舉行SGI長的攝影展。來賓達夫
茲大學宗教學系主任漢達教授表示:「池田先生的攝影,令
人感受到難以言喻的精神層面。或許在其生活中就已經將
藝術與詩歌融合為一體了。」
波士頓美術館學校雷理拉.阿馬爾菲達諾展示部長談到:
「我想任何人都能在池田先生的攝影中,感受到真正的和平與
美感,一定會受到感動的。看完攝影後,一定能了解『藝術
可以改變人生的』的道理。」
(編輯自2000年4月30日聖教新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