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蓮的傳說
來到巴西,深感一切都寬廣。
就拿眼前的「歐尼巴絲」睡蓮來說吧,連葉的直徑長達
2公尺。大到都可承受一個小孩的重量了。
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葉子?
◆
「這當然是有其緣由的。聽說很久以前,亞馬遜的印歐族,
有著一位黑瞳美少女叫娜雅。她因月亮的魔法而誕生。」
訴說這個美麗故事的,正是內人。那是她訪問巴西時,所
聽來的故事。
位於聖保羅郊外的「巴西自然文化中心」。外頭烈日高
漲,但一踏進池邊涼亭,暑氣盡消。
◆
當時,月亮被稱為是名勇敢的戰士傑西,聽說:「只要能
觸碰到傑西的身子,就能轉變成天上輝耀的星星」,娜雅姑
娘一直深戀著傑西…。
娜雅姑娘為了追尋他的身影,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
一直在森林中追逐著。
月亮有時化為下弦月。
有時化為半月。
有時化為滿月。
行行復行行,永遠追不上月亮的腳步。
即使攀登上高山、攀爬到樹梢,就是到達不了遙掛天邊的月亮。
傑西戰士根本無視於娜雅姑娘的存在。但是娜雅姑娘毫不
在乎,堅持到底,絕不因對方的態度而有所改變。
某天的夜裡,娜雅姑娘來到一池湖面,看到他的身影。她
想傑西一定是在湖裡,於是想也不想的就跳進湖裡。從此再
也看不到娜雅姑娘。
月亮十分哀憐娜雅姑娘,所以就將她化為睡蓮,再也不讓
她溺斃,所以還給她添加了巨大的葉子。
這種具有濃郁香氣的花朵,人們稱為「水中之星」。
◆
真是個美麗的神話。聽著、聽著,往往入了神了。能有如
此美麗的傳說,亞馬遜人的美麗心思,可見一斑。
月亮、花朵、星星、湖水、人兒,形成一連串的鎖鏈,生生不息。
◆
熱帶睡蓮「歐尼巴絲」會在夏日黃昏時分,開出直徑長達30
公分大的白色花朵。
夜越深,花越開,不知是不是焦躁的等待月光而染紅了雙
頰,白色的花瓣漸次化成粉紅色的花朵。翌日午后,散落於
一潭池水的,居然是紅色的花朵。
讓人們看到那楚楚愛憐,陷入情網的少女身姿呀!
娜雅姑娘深愛之人,應該就是如同「月光」般高潔的男子吧!
或許這是那些無法得遇「月光之君」,以及哀悼娜雅之死
的體貼人士,所營造出來的睡蓮傳說。
自古以來,詩詞歌賦中,將遠方的戀人譬喻為「月」,而將
遙遠無法相遇的人也翩為「月」,東方、西方倒是有志一同。
◆
也或許是娜雅姑娘的單戀,而將對方譬喻為「難以捉摸的
月亮」吧。
其實這個淒美的愛情故事尚未終結,因為每個人的「心」是
難以綰羈的。就像月光、又像風兒,即使可以捉摸得到,卻
又佳以鉗制心靈,更無法禁錮心靈。
但是人兒呀,卻容易束縛住自己的心靈而焦躁不安。心靈
一經禁錮,就會失敗、對他人抱持仇恨、怨妒、傷害、而自
害己心。
也就是這樣小小的禁錮而喪失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交流。
◆
反觀娜雅姑娘,卻是誰也不恨、誰也不怨的,真心的開出
純白的花朵。
亞馬遜人們在花朵中,看到「寬廣之心」。不管對方如何,
依然能看到她綻放體貼的心及一貫的誠實。
因此,看到月光湖面上綻放純白睡蓮時,觀看者的心也隨之綻放。
◆
以巴西為首的南美大地上,有著「碩大的生命感」。切除所
有狹窄的感情,一下子就吹得無影無蹤的壯闊感。
睡蓮故鄉–亞馬遜的河口猶如東京、大阪問的距離。當然
是看不到對岸景致的。其廣遼如九州般大。流域面積有如歐
洲大,也幾乎有18個日本般大量。
一站在亞馬遜河畔,總會感受到地球的偉大,那是巴西之
友所說,而且「盡旦的擴大,大到毫無道理」。
在這樣的環境下,連友人也能以「廣大的慈愛」而生。
草創期間,唯有船是交通工具,所以巴西之友們經常來回
花2週的時間,才僅能家訪一戶人家。
◆
就像廣闊、壯大的河流般生存著,也像亞馬遜河流般生生不息。
不管是悲劇、誤解、心胸狹窄,都能大量包容,大量承
受,越發深愛人類、愛惜人生,滔滔不絕、奔向前行。
自然文化中心的上空,一朵朵雲彩正緩緩飄送著。
舉目四望,只見一片蒼鬱綠野、森林。與妻共步於庭內,
看到許多汗流挾背的青年們正在整理庭園。他們毫無所求,
僅是默默約為了民眾而欣喜的工作,這其是擁有「寬廣之心」
的青年呀。
◆
擅長描繪睡蓮的畫家莫內曾說過:「很多人都認為『一定要
去理解』美,甚至偽裝成理解。其寅,其正的美,『只要
去愛惜』就夠了。」
現代人或許有太多的矯飾了。或許僅重視眼前所見。對
於這樣的人,睡蓮正以其優美的姿態在訴說著:「心為切要」呀!
巴西攝影藝術家吉爾貝魯特菲雷斯氏說道。「為何池田氏
的攝影能這麼精彩,因為他高潔的人格吧。他也是個偉大的
詩人,作品如此神采有力。
現在柑機性能十分發達,只要一按快門就能拍照。但是池
田氏卻是以心來拍照。
他與普通的攝影家不同的是,其人格、心靈。同樣是拍
風景,卻能拍出與眾不同的畫面。」
(編輯自2000年3月5日聖教新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