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月光之門
喧擾紛雜人車聲,一瞬間,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
雪白牆壁上,一道圓弧的「月光之門」,靜悄悄
的佇立一旁。
層層竹垣,綠意盎然沿徑深處,似乎正招手邀請。
白稜稜的壁上刻著一方紅泥印章,上書著「廣蔭庭」。
◆
這是香港九龍城塞公園。正值回歸中國前的一年,1996年
的3月時節。
一經決定回歸中國後的數十年,所有的喧囂終於化為寧靜。
只是隨著接收的時間接近,已經進入讀秒階段時,仍會令
人感到深深的壓迫感。
鄰近啟德機場,每數分鍰即有飛機,低掠過高樓大廈,朝
空離去。
◆
世事雖多變,也有不變之時。九龍城塞公園周圍,正是
惡名昭彰,號稱「東方迷魂陣」的九龍城。
鴉片、賭博、貧民群聚一方,集罪惡淵藪之大成的區
域,違建到處林立,雜然相間,地小街狹,恍如迷宮般的
街道,蜿蜒不斷。
中國與英國對此地主榷相爭不已。而其空隙旁縫,卻是兩
國不願碰觸的非法地帶。
1987年香港政府決心整頓,漸漸的該區居民便另尋他處,
1993年開始進行拆除違建工作。
如今改建為市民的休閒公園及廣場、大型超市,一妥為明
亮寬敞的地帶。
◆
我於滯港期間,曾多次來訪公園,與香港友人邊做體操邊
閒聊。
當天風和日麗,在南國陽光的暖暖照射下,只見年幼孩童
嬉戲不已。看著愛兒身影的年輕母親們,就在有著仿十二生
肖的可愛雕刻的廣場上。
早在1982牢時,中英兩國就開始進行香港歸還行動的交
涉,人們的不安感也隨之起伏不定。
我也常思及香港的未來走向,而與中國方面的領導及歷
屆港督晤談。
找他深信,「中國一定會視香港為重要的施政一環,絕不
會對香港有任何一絲的改變現狀的做法」。
同時還鼓勵香港友人,「香港一定會成為希望的天地」。
之後,香港歸還後,有許多友人因這樣的鼓勵而對我感謝
不已,聽到這裡,我其感到無比欣喜。
◆
持續變動,也有毫不變動的。
而文化的傳統就是恆常不變。城塞公園乃仿清初江南庭
園風格而建造的。酷似中國庭園般,外牆圍繞,以白牆隔離。
「月光之門」的廣蔭庭,正是城塞公園中所間隔的小巧庭園。
中國庭園景緻,多以圓形、四角形、六角.八角門來鏃開白壁。
有時也會有花瓣、火焰、水壺、花瓶、葫蘆的門形。
也就是形成所謂的「額緣」般,造成窺視,吸引人更想尋
幽探訪一番。
庭園或許是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吧。
以岩石或是假山表示山岳、以池水來表現山川湖泊、庭木
來造成森林的錯覺,以樓閣、池亭來表達出人類的世界,將
天地萬物縮影於一方庭園中。
不管是庭園或是山水畫,都是將千山萬里之景緻收納於
中,更是容納春夏秋冬於內的「小宇宙」,「別有洞天」。
◆
一進「月光之門」,只見假山林立,還有裁成「龍」「鳳」形
接的樹叢。其的是自在展翅翻翔天地的王者天地。
就好像是某漁夫,潛入桃花園中的「洞穴」時,才發現了桃
源鄉。同樣的潛入中國庭園壁的「洞門」,人造的「桃源鄉」
就會呈現在眼前。
僅僅潛入鏇開的門攏,就會被導入「別有洞天」的世界。這
也是中國庭園的祕密所在,門也扮演著「通往別有洞天的洞
穴」的角色。
圓形的洞門,稱為「圓洞門」,滿月形的洞門,稱為「月
洞門」、「月光門」。
這麼一看,真覺得門內恍如滲出一道銀白月光,緩緩流瀉出來般。
◆
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騷客,為了逃離俗世瑣事,而追
求別有天地的休閒場地。
來庭園一遊,則竟日疲憊身心得以舒緩,閒散抑鬱情懷,
解脫壓抑,更能反璞歸真。
庭園正是治療人心的空間,也是能回歸人性的和平「詩園」。
舉凡中國文人、騷客,多為官方人士、政治家。
許多著名詩人大多因政爭、受讒、陰謀而被流放他方,受
盡流浪、被謫放之苦,而藉由詩歌抒發,而成就不少著名詩
句,諸如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
這些人終日遨遊於自然山水間,追求「真實」,探究貫通天
地永遠的「真理」。
「小巧天地」的庭園也成為他們無法歸鄉,追求 「性靈故
里」,而祈求得來的結晶吧。
◆
一走出公國,正巧遇見外出賤物的SGI(國際創價學會)的一
名老太太,她一看見我便喊著:「先生…」。
妳還猶疑要不要走過來,我記得她是十多年來一直奮鬥不
懈的草創前輩。我與妻子上前致意,並稍作閒聊。
持續變動,也有毫不變動的。
唯有庶民那美麗的「心靈庭園」,就像是皎潔月光般,恆
常不變。
香港舉辦名譽會長的攝影展(93年)。香港澳門攝影協會的
余成德副會長說道:
「池田先生的作品,就好像活生生的呈現在眼前。今人無法
離開視線。通常像這樣的作品,一定要經過長時間的思索
及嘗試錯誤後,才能拍出美好作品…。先生的創造力之宏
偉,更今人佩服。」
(編輯自2000年2月20日聖教新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