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回:一生成佛

From InfoSoka

(修訂版本間差異)
05:32 2006年七月3日的修訂版本
Ywwong (討論 | 貢獻)

← Go to previous diff
當前修訂版本
Ywwong (討論 | 貢獻)

第1行: 第1行:
-===御書的世界—第6回:一生成佛=== 
-以「強盛信心」渡過「充滿希望」的人生  
- 
-萬人渴知「何謂生存的意義?」  
- 
-齊藤教學部長:池田先生和歷史學家湯因比博士(Arnold J. Toynbee)(注1)的對談,至今年5月5日剛好屆滿三十週年。如今,這本對談集《展望二十一世紀》已經被翻譯成二十四種語言,其以深廣見識為本的智慧對談內容,在世界各地喚起極大的回響。  
- 
-池田SGI會長:眾所皆知,湯因比博士是二十世紀最頂尖的歷史學家。當博士在認真探討「何謂宗教?」、「何謂人?」、「何謂生命?」等關係人類根源的主題時,那份真誠的態度,令人永生難忘。博士的歷史研究,總是透過歷史事象,來探討「宗教」、「人」、「生命」的本質。  
- 
-能和博士實現對話,我認為,那是因為我們對人類最根源的問題所付出的關心是一致的。  
- 
-森中副教學部長:池田先生所從事的對話活動,在三十年後的今天,仍然持續著。最近您也曾和世界有名化學家、印度的克蒂耶爾博士(Dr. Sarvagya Singh Katiyar) (注2)進行過對談。讀過對談內容之後,令人感受良深。  
- 
-博士說:「釋迦為了追求救濟人類之道,甘願放棄得以繼承的王位與家族,但是許多印度人並不知道此舉的深義。現在的印度人想法太過於西歐化,只關心『如何致富?』。基於此意,對印度而言,當今的要務是,『再進口』佛教,再次矚目佛教。」  
- 
-正如日蓮大聖人予言,「佛法西還」的時代似乎已經正式到來了。  
- 
-現在,池田先生仍不斷與世界一流的睿智展開對話,這三十來,一直以身作則地教導我們對話的重要性。  
- 
-SGI會長:克蒂耶爾博士從其專業的生化學和分子生物學觀點上,敏銳探討生命的本質。此外,無論是在回答對教育或國際情勢等任何問題時,也都是一針見血。同時他曾任職「印度科學家會議」會長的博士,名符其實,是印度具有代表性的睿智。  
- 
-齊藤:每當國際性的領導人和池田先生對談時,雙方的精神共鳴,總給人如同在聆聽和音一樣。我總是驚嘆,彼此的宗教、民族、文化背景皆不同,卻能如此肝膽相照的敘談!  
- 
-SGI會長:不管是哪一國人,縱使民族、言語、宗教等背景再是不同,只要是身為人,莫不渴望和平,追求幸福。  
- 
-因此,被譽為一流的人物,當談起「生老病死」此人生根本問題時,必會誠摯地面對,以及謙虛地追求解決之道。  
- 
-森中:所以彼此的對話能如此共鳴。  
- 
-據說釋尊也是因為得知「生老病死」此現實問題,才想放棄得以繼承的王位,離開家族而出家。針對此事,至今仍流傳著有名的「四門出遊」(注3)軼話。  
- 
-SGI會長:人生為何而活?  
- 
-戶田先生根據牧口先生的「價值論」,曾如此說過:  
- 
-「現代社會最大的弊病是在於未確立目的觀。人是為何而活?不,應說是自己為何而活?在日常生活裏,只要認清自己的目的地,便能向警察問路。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卻想問人「自己應往哪裏走?」,那不就成了笑話!然而,在人生的路途上,大家往往都是漫無目的的活著,卻不會覺得不可思議與奇怪。社會生活上的混亂與迷惘,其根源就在於此。」  
- 
-「因此我們必須探求,有沒有一個可以統一一切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的最高唯一目的。此目的既不是觀念上的,也不是如「來世天堂」般的空論,而是一種能有效地規律我們現實生活的最高目的;透過一步步地實踐此目的,可以在生活上拿出實證。這才是萬人所渴望的最高唯一目的。」  
- 
-戶田先生的見解實在尖銳,一眼就看穿造成現代社會混亂的主因。  
- 
-日蓮大聖人的佛法教導我們,人生的目的在於「一生成佛」。今天我想以「一生成佛」為主題來進行探討。  
- 
- 
-宗教意指「如何面對人生」  
- 
- 
-齊藤:記得湯因比博士與池田先生對談時曾談到「何謂宗教?」。  
- 
-博士表示:「我所認為的宗教是指,能教導世人如何面對人生,以及能指引人們如何面對人生難題一事。亦即,宗教不但要能從精神上滿足人類對神秘宇宙的求知慾,同時也要答覆人類如何面對其在宇宙中應擔任的角色此根本難題;進而更要透過實際的教戒,讓活在這個宇宙的人得知如何面對人生的難題。」  
- 
- 
-SGI會長:的確,宗教應該教導世人「如何面對人生?」才是。  
- 
-「活得像個人」,這實在是一項難題。因為人生不斷在變化,諸行無常,任誰都難逃生老病死此永遠的課題。  
- 
-文豪雨果曾說:「即使在人類生活中說是最幸福的人,但在其內心深處,悲傷總是多過快樂。」或許這的確是人生的實相。  
- 
-在如此嚴酷的現實裏,渴望「活得像個人」、「活得更好」,為達到此目的而行動的就是人。宗教就是為滿足人們這個「心願」而誕生的。因此是先有祈求,後產生宗教的。  
- 
-日蓮大聖人對人們這個心願又是如何給予答覆?又是教導我們如何面對人生?簡單一句話,那就是「一生成佛」。  
- 
- 
-森中:「一生成佛」是否意指,在此有生之年一定可以成佛?  
- 
- 
-SGI會長:是的。大聖人教示,如同稻米有早稻和晚稻之分,兩者必能在一年內收成一樣,人人原本都是如來,雖有早晚之分,一定能在一生中顯現出佛界生命(注4)。  
- 
-換句話說,如今自己的人生是為了成佛而有的。  
- 
- 
-齊藤:一生成佛此思想雖意指,人人都能在現實的這一生當中成佛,卻是一項具有震撼力的教導。因為此思想不僅令人更能感受到其人生的份量,同時也會提醒人如何思考「何謂成佛?」、「具體的會成為怎樣的樣子和生存方式?」等切身問題。  
- 
- 
-森中:現代人聽到「成佛」這兩個字,或許會感到那是「遙不可及」的事。何況在日本,仍然根深蒂固的認為佛等於死人,所以如果面對活人說,「你能成佛」,很可能會招來白眼或挨罵。  
- 
- 
-SGI會長:「但唯佛界難現」(御書259頁),如何對現代人說明這句話,的確是難上加難。但我們如果不去挑戰如何令現代人理解這句話,廣宣流布便不會有進展。因此只要能解釋得讓大家易懂這句話的含意,則能加快廣布的速度,而這也是教學的重要使命之一。  
- 
- 
-齊藤:幸好,學會本於戶田先生的「佛乃生命」此悟達,擁有現代教學解說的傳統,同時也累積了不計其數的學會員們不斷鑽研、實踐、實證所獲得的思想財產。相信這些傳統與思想財產也足以運用來解釋何謂佛。  
- 
-但是,對我們學會員而言,成佛的典範應首指大聖人的言行舉止。大聖人在龍口法難、佐渡時的表現,不正是最好的成佛實證?  
- 
- 
-SGI會長:有關何謂成佛,戶田先生也曾經說過(注5)。  
- 
-大聖人不僅曾於「開目抄」教示:「當世日本國第一富者,日蓮是也」(御書240頁),也於「諸法實相抄」教說:「雖是流人,猶不勝喜悅!」(御書1431頁)。  
- 
-試想,一個被流放者,身在這種無論在社會處境,或就自然環境、生活環境來看,皆屬於最惡劣的狀況下,甚至在危及生命之際,仍然敢宣言自己是日本第一富者,這種胸懷是不容低估的。  
- 
- 
-森中:記得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曾聆聽池田先生在創價大學演講時談到有關流放一事。  
- 
-池田先生在那場講話上,一開始便介紹奧地利作家茨威格(Stefan Zweig)(注6)所說的話。  
- 
-「有誰曾為流罪而讚美高歌過?身在這種風暴中,卻能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陷於被嚴格強制的孤獨裏,卻能把疲憊的精神集中在創新秩序中;這也就是說,有誰能為這種流放、創造命運之力高歌?——自然的韻律總是期待這種緊急狀況發生。嚐過無間地獄滋味的人,才能認清『生』的一切意義,所以說,人要在被拋棄一切的時候,才能得知何謂反撲」。  
- 
- 
-齊藤:簡單來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曾經體驗過所謂流放此無間地獄滋味的人,才能知道人的生命潛力有多雄厚。也唯有此,當事人才有辦法讚美、高歌流罪」。  
- 
- 
-SGI會長:我認為茨威格這段話,相通於剛才所談到的,大聖人於「開目抄」等處的教示。  
- 
-就現實而言,大聖人是遭受幕府迫害的流放罪人。況且,當時大聖人的正義之聲,非但是幕府,連日本一般人也無法理解。更何況當時眾多門人紛紛退轉,只留下一小部分的門人繼續跟隨大聖人。雖然這些人一心追隨大聖人,但他們對大聖人的真實人格又能正確理解到什麼程度?這也是難以估計的。  
- 
- 
-齊藤:換成一般人,要是被放逐的話,必是心生悔恨、挫折,或是怨恨社會,自嘆為什麼不被接受。甚至會喪盡心志地自問,這二十年來的拼鬥,到底為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拯救了幾個人?實際改變了日本嗎?一般人會陷入此絕望不信的深淵亦不足為奇。  
- 
- 
-活在不朽的普世中之喜悅  
- 
- 
-SGI會長:不管拜讀任何一篇御書,也未曾見過一句抱怨被處流刑的話。可見大聖人的境界早已超越凡人的心理。  
- 
-「顯佛未來記」如此教示:  
- 
-「天台云:『見雨猛知龍大,見華盛知池深』。妙樂云:『智人知起,蛇自識蛇』。日蓮知此道理已二十一年,日有災、月有難,此兩三年間之事,幾至死罪。此年、此月,難保身命於萬一。世人有疑,委細可問弟子。幸哉!一生之內,得消滅無始之謗法。悅哉!得能侍奉未曾見聞之教主釋尊。願、最初導引損我之國主等,向釋尊陳明扶助我之弟子等。向生我之父母等,在其有生之年,進此大善。但、此時,如夢般證得寶塔品之心」(御書531頁)  
- 
-〈白話〉天台說:「看見雨下得猛,就知道龍之巨大。看到蓮華四處盛開,就知道池塘之深。」妙樂言:「有智慧的人,知道凡事的起因。如同蛇知道自己的習性。」  
- 
-日蓮因為知道(天地異變乃大法將於末法弘揚的預兆)這個道理(而自開始弘揚大法以來)已經有二十一年。日日月月災難競起,這兩三年期間,也已險遭處死。今年、今月也難保身命於萬一。世人啊!如果(對日蓮所言)有疑問,欲知詳情,可問我的弟子。  
- 
-如果在一生之內可以消滅無始以來的謗法罪障,何其有幸。又得以侍奉未曾見過的教主釋尊,更為可喜。但願能首先引導迫害我的國主們。我將稟報釋尊誰是幫助我的弟子。並在我雙親有生之年,獻給他們此大善(功德)。雖說現在這些心願是如夢般,但我已知曉寶塔品之心。  
- 
-大聖人以上的表述,皆滿懷歡喜、感謝、慈悲,全是佛界的表徵。  
- 
-能夠忍受佐渡流罪此最大苦境本身就是偉大境界的表現。何況流放期間,大聖人掛念的不是自己,而是門人。甚至還希望迫害自己的為政者得以幸福,如此包容了一切。這種胸襟早已遠超過只是忍難的層次,顯然是以身在告訴我們人有多偉大。  
- 
- 
-齊藤:在佐渡的大聖人不但完全摒棄了一切消極的疑問,更排除了脆弱、煩悶,只求美化自己與自我滿足等一切昧著良心的想法,就像把猜疑的冰塊放在正午的驕陽下,飛快地溶解蒸發一樣,大聖人清爽且堂堂地克服了苦難。  
- 
- 
-SGI會長:相信這種沒有一絲煩惱、迷惘的大境界,正是大聖人在佐渡流刑時的心境。此即佛界生命。  
- 
-這種心境絕不單是心志的問題,而是透過面對嚴酷現實之後所顯現的「如實知見(毫不掩飾地正視真實)」智慧。  
- 
- 
-森中:面對現實的大難,一步也不退縮,就像擒伏強敵的大力士。  
- 
- 
-SGI會長:更偉大的是,大聖人在佐渡悠然地留下了「開顯人本尊之書」的「開目抄」,和「開顯法本尊之書」的「觀心本尊抄」。  
- 
-大聖人在流放地佐渡,為世人指引了如何救濟末法萬年全人類之道。嚴然為全民眾開闢了成佛之道。  
- 
-從這種境界來看,即使遭遇再大的難,大聖人的胸中也完全找不到一點足以迷惘、感嘆的餘地。此外,即使再高的強權想迫害大聖人,也絲毫無法損傷佛的偉大境界。  
- 
-可見大聖人已經與宇宙大的妙法融合為一,並確立了得以向全民眾正確傳達這條廣大無邊喜悅的軌道。這種大歡喜境界本身已非任何普通的充實感所能比擬的。  
- 
-在這同時,大聖人並教導我們如何步向與他一樣的人生之道。  
- 
-記得戶田先生曾以令人易懂的「希望」來表現大聖人的境界說:  
- 
-「回顧從前的偉人,個個都是不畏人生苦難,不屈於狂風巨浪,一直堅守著被凡人視為夢想的希望。不,應該說這些偉人的人生是為貫徹希望而活。  
- 
-理由是,這些偉人一直以人類幸福為其希望之本,並對希望充滿確信,從不把希望當成滿足欲望與利己的目標。  
- 
-本佛日蓮大聖人自十六歲起,自從立下欲救濟人類的大願,與悟得宇宙之哲理以來,到三十二歲為止,不斷鑽研及查證對其所持之信念。之後直到六十一歲涅槃之日為止,在天天的生活中未曾稍有背離年輕時的希望和夢想,這種生活態度如同一座莊嚴偉大的宮殿」。  
- 
-大聖人從年輕時代到入滅之日,始終秉持「偉大希望」不移,這才是真正的佛。  
- 
-戶田先生上述這段話是在1957年,即逝世前一年,於「年初致辭」上所說的。雖然看是在闡述大聖人畢生如何貫徹大願,其實就戶田先生的後半生來看,也是和大聖人一樣秉持著偉大希望。  
- 
- 
-森中:1957年這一年,戶田先生達成了折伏七十五萬戶的誓願。  
- 
- 
-SGI會長:戶田先生並說,「為希望而活的生命力」,其泉源就在我們所奉拜的御本尊,期勉大家要共同為偉大希望而活。  
- 
-戶田先生說:「吾所期望的是,不論年老或年輕者,大家要在生活中滿懷確信的希望,並且要活在此希望裡。而貫徹為此希望而活的生命力,當然是源自本佛日蓮大聖人的生命,亦即人法一箇的御本尊,此乃應銘記之事。  
- 
-不僅是我們自己要站穩大地,為燦爛的希望而活,同時也要讓世人跟我們一樣站穩在大地上,使人生充滿光輝的希望」。  
- 
- 
-齊藤:戶田先生以如此易懂的方式告訴我們人生的真髓。  
- 
- 
-SGI會長:戶田先生在達成七十五萬戶的誓願之後,立刻發表了那有名的「創價學會永遠三指針」。這也是在告訴每一個人何謂勝利的人生與信仰指標,其目的莫非是希望大家能度過忠於希望的人生。  
- 
- 
-森中:三指針就是,「一家和樂的信心」、「人人皆能獲得幸福的信心」、「克服萬難的信心」。池田先生也曾再三叮嚀我們:「此三指針也包含在信心的目的當中」。  
- 
- 
-SGI會長:我們不僅要讓此三指針化為現實,同時也要讓自己的信心成長為能確立一家和樂,幸福人生,以及不敗給任何困難的人生。這才是我們信心的目的。  
- 
-此三指針也可謂通往「人間革命」與「一生成佛」之道。  
- 
-如果人人皆能掌握勝利的人生與信心,那麼「立正安國」、「廣宣流布」也將得以實現。  
- 
- 
-確信「我之生命即妙法」  
- 
- 
-齊藤:大聖人是為了全人類的未來希望,而留下一生成佛此大法。  
- 
- 
-SGI會長:沒錯。在此想拜讀「一生成佛抄」。  
- 
-大聖人於本抄開頭即宣言,其佛法是為了一生成佛的佛法。  
- 
-「夫欲思止無始之生死,此度決定證無上菩提,須觀眾生本有之妙理。眾生本有之妙理者,妙法蓮華經是也。故唱奉妙法蓮華經,則是觀眾生本有之妙理也」(御書404頁)。  
- 
-〈白話〉如果想在此生獲得佛的最高悟得,則應先斷除反覆不止的生死輪迴苦惱,觀得一切生命原本具有的妙之真理。而一切生命原本具有的妙之真理就是指,妙法蓮華經。因此,唱奉妙法蓮華經,等於是觀得一切生命原本具有的妙之真理。  
- 
-大聖人如此首先明示了其結論再闡述,若想脫離生死輪迴的苦惱,則「須觀眾生本有之妙理」。  
- 
-意指,要開啟我之生命中原本具有的無限妙法之力,確立常樂我淨此永不崩潰的絕對幸福境界。而能達成此目的的關鍵,就是在於對妙法不動搖的信。  
- 
- 
-齊藤:「眾生本有之妙理」亦指,「一切生命原本具有的妙之真理」。  
- 
- 
-SGI會長:此妙理亦指支撐宇宙萬物根源之法。佛就是悟得此法乃自身生命之根本而成佛的。即是說,讓佛得以成佛的佛種就是此妙理。  
- 
-一切生命原本就具有此偉大妙法。然而在龐大諸經中,唯獨法華經明指了此事。而此法華經的精髓也就是「妙法蓮華經」。  
- 
-要想說明根本之法「妙法蓮華經」的確是件難事,但大聖人卻以「妙之三義」,簡明闡釋了妙法蓮華經的意義。  
- 
- 
-齊藤:大聖人曾於「法華經題目抄」教示,「具足圓滿」、「開啟」、「蘇生」此妙之三義(注7)。  
- 
- 
-SGI會長:是的。「具足圓滿」之義是指,法華經的題目不僅是萬物之根源,並包含了一切顯現在這個宇宙中的價值與功德。  
- 
-「開啟」之義是指,視個人的條件,能從妙法的寶庫實際開啟創新的價值。而開啟此寶庫的鑰匙就是唱奉題目。  
- 
-「蘇生」之義則指,依此題目的功德能使走投無路者蘇生。例如,於法華經以前的經典說,二乘、惡人、女人不能成佛,但是到了法華經則可成佛。這也就是說,不可能也能化為可能。  
- 
-靠妙法的力量能提升最高的人格價值,這也可謂佛的生命。  
- 
- 
-齊藤:最高的人格價值就是「妙法蓮華」。因為古印度,蓮華被用來比喻為最崇高者。  
- 
- 
-萬物皆是開自妙法的蓮華  
- 
- 
-SGI會長:佛法的原點是指,釋尊悟得內在之法一事。也就是指釋尊於菩提樹下不斷深思之後,覺知了一切法。  
- 
-佛的原語是自梵文「佛陀(Buddha)」,意指「(對真理)覺醒之人」。雖然釋尊在世當時的諸宗教亦曾使用過此語,但自釋尊出現之後,便成為專指釋尊的用語。  
- 
-在這同時,「佛陀」的原語也含有「開花」的意思。能顯現崇高人格之花,蒂結福德果實的人,就是佛陀。此人不但可體驗出「法」的功德,同時也是擁有顯赫福德的人格者。  
- 
- 
-森中:「世雄」是佛的別名之一。佛亦指,現實社會的勝利者;顯示結果的人;拿得出實證的人。  
- 
- 
-SGI會長:此外,其實萬物的價值也如同朵朵綻自妙法的蓮華。基於此意,森羅萬象亦可謂「妙法蓮華」。  
- 
- 
-森中:「諸法實相抄」有說:「下自地獄,上至佛界,十界依正之當體,不遺一法,悉是妙法蓮華經之相」(御書1428頁)。  
- 
- 
-SGI會長:沒錯。得知自身生命乃妙法蓮華的佛,同時也得知全生命即妙法蓮華。由於一切眾生本是妙法蓮華的當體,所以佛會發慈悲心,把一切眾生視為己出般的關懷。  
- 
-問題是那些還不知道自身乃妙法蓮華的眾生,仍對種種事物感到苦惱。佛也深知這些眾生的苦惱,如同知悉自己小孩的苦惱般,自然會發起「悲傷」、「同苦」心。  
- 
-佛就是如此「慈悲的人」  
- 
-戶田先生說過:「慈悲不是靠修行可得,慈悲應該是在行動中,以及心思中,自然且無意識中顯現的,因此佛只知道如何活得慈悲。  
- 
-『慈』是指,帶給他人快樂,而『悲』則指,為他人拔苦。這種行動是佛的自然行動,不是勉強修行所能造就的。一切言行舉止,說法等行為都是為了慈悲,能達此境地者,稱為佛,應該尊信。」  
- 
-慈悲是佛的本質。  
- 
-法華經的肝要、壽量品最後寫有佛其「永遠的一念」、「永遠的大願」。  
- 
- 
-齊藤:是的。「每自作是念,以何令眾生,得入無上道,速成就佛身」(開結516頁)。大聖人曾說這段偈文是「每自作是念之悲願」(御書487頁)。  
- 
-其意是,「我(釋尊)一直都在關心一件事。即,如何才能令眾生步入無上道,立刻成就佛身」。  
- 
- 
-SGI會長:此「一念」、「大願」就是壽量品所說的「永遠之佛」的實體。大聖人亦曾以「生佛本有之一念」(御書1439頁),來說明「每自作是念」的「念」字。而這一念也是眾生和佛本有的。「想和大家一起獲得幸福」——對萬人而言,這不但是久遠清純的願望,而且是根藏生命深處的「本心」。唯有能自覺此心,忠於此心的人,方能稱為佛。  
- 
-大聖人一生就是忠於此願、此理想、此希望。  
- 
- 
-森中:紀元二世紀左右的印度詩人馬特里恰特(Matrceta)(注8),曾經如此歌頌釋尊。  
- 
-「視為自己的責任/不管是有是無/您/雖已擺脫迷惑之心/卻自告奮勇/出現於/這無常的世間  
- 
-對人親切/不需要動機/親愛世人/不需要理由/  
- 
-您/願當沒有朋友者的朋友/願當沒有親人者的親人」。  
- 
- 
-齊藤:心生慈悲,一心想鼓勵他人,振奮他人的釋尊,彷彿就在眼前。  
- 
- 
-SGI會長:佛應指,能誠摯傾聽發自內在崇高精神之聲,並能以此心聲作為導引,為了實現理想,畢生勇於與困難奮戰到底,帶給大家希望和勇氣的人。  
- 
-日蓮大聖人就是此慈悲的當體。  
- 
-戶田先生曾經說過:  
- 
-「慈悲就是佛的本色,大聖人本身就是慈悲的化身。因為愛日本國人,所以會一步也不退縮地說出佛教的真髓,即使被流放到伊東、佐渡、或是險遭砍首,不管遭遇再多的大難也毫無畏懼,勇於面對三類強敵,渡過艱辛萬苦的一生。  
- 
-想到大聖人此生,自稱大聖人弟子的我們,雖然貧窮、沒有學問、身分低微,或者是活在何種地獄世界,也要效法大聖人百萬分之一的慈悲,早晚努力唱題,日日把源自大聖人生命的題目染於生命中,胸懷慈悲以從事每天的活動,努力信心才是。」  
- 
- 
-世界隨自己而變  
- 
- 
-SGI會長:大聖人於一生成佛抄裡,改稱「眾生本有之妙理」為「一心法界之理」,以強調「心」的重要。  
- 
-一心是指,我們每一個人這瞬間的心、一念。而法界則指,森羅萬象,以及包含其一切的大宇宙。  
- 
-宇宙的萬物,連一粒灰塵也不遺漏地都納於我們的一念之中。而我們的這一念是能遍佈宇宙每一個角落。闡明此真實一念的就是「一心法界之理」。  
- 
- 
-齊藤:從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能產生涵蓋自身的全世界——這就是一心法界之理,是與一念三千相通的法理。  
- 
- 
-SGI會長:這也就是「世界隨自己而變」的根本原理。是通於「人間革命」、「立正安國」的原理。  
- 
-一切在於自己本身,不能怪誰,一切都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他人。如果不能瞭解此事,就不能說是信奉妙法。  
- 
- 
-森中:因此大聖人說:「但雖云唱持妙法蓮華經,若思己心之外有法,則全非妙法,而是麤法(劣法)矣!」(御書404頁),斷言除了妙法之外,皆非「成佛的直道」。  
- 
-又說:「故唱妙法、讀蓮華時,指我之一念,名為妙法蓮華經也。須深發信心!」(同頁),明示了信心的正確心態。  
- 
- 
-SGI會長:即是說,要下定決心「我即妙法蓮華經」。  
- 
-「妙法」是能排除萬人苦惱的大良藥,也是實現萬人幸福的大寶庫。因此要以此妙法為本,一生貫徹信奉妙法,並要將妙法染於自身的生命裏,以妙法鞏固自身的生命。  
- 
-「妙法」是永恒的,也是萬物的根源。只要能覺知自己與此妙法是一體的,那麼自己的生命也就能成為永恒,進而湧現出無限的力量。  
- 
-成佛也就是指,不會被任何事物所破壞,不管遇到任何事也能應付自如的境界。這種境界中含有唱奉妙法蓮華經題目的深義。  
- 
-只要相信妙法,與妙法一體的話,不僅能使無常的自身化為永恒的存在,更能讓有限的自身,湧現出無限的力量,並以此力量解決任何煩惱,這也是信心的目的。  
- 
-這種境界就是「蓮華」。雖生長於苦惱的泥沼,卻能不受污染,散發著清爽馥郁的芳香,以凜然開出如「人華」的花朵為榮。  
- 
-戶田先生曾就成佛一事如此指導:  
- 
-「所謂成佛並不是指要成為佛或想成為佛,而是要虔誠信奉大聖人所說的凡夫即極、諸法實相(注9)之法理,覺悟我們此身乃是從久遠以來,以至未來永劫的佛」。  
- 
- 
-齊藤:「虔誠相信」——我認為這點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困難的。因為人們往往很容易受渺小的「自我」所左右。  
- 
- 
-SGI會長:所以要摒棄自身的小我,把心定在貫穿三世永遠生命奧底的一念裡,這就是對妙法的信。  
- 
-一切在於「決心」。要覺醒「自身就是妙法!」,下定三世永遠必為妙法而活之決心。  
- 
-戶田先生曾如此說過:  
- 
-「對於我們來說,凡夫之身就是秘妙方便(注10)。其實我們是佛,在我們的胸中也有御本尊。這也就是說,相信安置在佛壇裏的御本尊與我們自己本身是一體的,這就是信心的究極所在。」  
- 
-會遭遇接二連三的煩惱與困難,這就是我們的現實人生。然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能勇於面對任何困難,克服一切的力量。勝利的關鍵就在於,是否能相信自己有此力量,以及是否能相信自己能實際發揮這股力量。  
- 
- 
-森中:我想關鍵在於對妙法的「信」。  
- 
- 
-SGI會長:身為凡夫,敢面對現實苦惱,並加以克服,才能證明妙法的偉大。而身為凡夫,這不過是為了實現這項使命的方便而已。  
- 
-若敗給苦惱,只會抱怨的話,這表示仍然被宿命所束縛。只要敢正面挑戰困難,就能轉換宿命為使命。一切視自身的一念而定。  
- 
-是否能自覺佛在人心,心中有妙法——這就是信心的要諦,佛法的根本。  
- 
- 
-森中:「一生成佛抄」教示,一個人的心是「迷惘還是悟達?」,可以決定世界是「淨土還是穢土」,自己是「眾生還是佛」。  
- 
-「眾生心污,則土亦污,心清則土亦清;云淨土,云穢土,土無二隔,只因我等之心有善惡耳!云眾生、云佛者亦如此。迷時名眾生,悟時名佛耳!譬如暗鏡,磨之則明如玉。只今一念無明之迷心,是未磨之鏡也;磨之,必成法性真如之明鏡。須深發信心,日夜朝暮,磨之不懈。如何磨之?但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云磨也。」(御書405頁)  
- 
-〈白話〉猶如淨名經所言,眾生的心污則國土穢,心清則國土淨。其實國土沒有淨土或穢土之分,一切是看我們的善惡心而有所區別。眾生與佛之分也一樣,迷惘時,其名為眾生;得悟時則名為佛。譬如,一面照不清楚的鏡子,只要加以磨亮,便能如明玉般潔亮。現在這一瞬間也一樣,被陰霾所覆蓋的生命,就如一面照不清楚的鏡子。只要磨亮它,必能成為一面照得出真實的明鏡。務必鼓起深厚的信心,日夜朝夕不懈怠地磨。但是要如何磨呢?那就是唯獨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這就是磨。  
- 
- 
-SGI會長:這是一段有名的御文。本文教導,相信妙法蓮華經是律己生命的根本法與成佛之種,並能持續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信心和實踐的人,便能稱之為佛。無論是凡夫或是佛,就人的本質而言,兩者都是一樣。不同的只是在於心與行動。  
- 
-我們應留意的,一是,大聖人勸我們,要相信自身的生命是妙法蓮華經當體;二是,告誡我們,若想追求自身生命以外之法,那則非妙法,是為麤法(劣法)。  
- 
-有這份「堅固的信」,才能綻放信奉妙法蓮華的功德之花。  
- 
-「一心」相信妙法蓮華經,才能顯現佛界生命。「持續」相信妙法蓮華經,才能直通成佛之道。  
- 
- 
-森中:即是說,「持續相信妙法蓮華經」這項植佛因之行,就是成佛。  
- 
- 
-SGI會長:受持即觀心。果德能以各種樣相顯現,不能只用一句話或某種形象來表現。當然也不會是如經典、佛像所描繪的莊嚴色相。  
- 
-但如果要從精神層面來說明果德,那就是戶田先生所說的「偉大希望」。而偉大希望就是指,能確信自己擁有成佛的力量;能掌握人生的意義;確信萬人皆能成佛。  
- 
- 
-森中:這點也是本連載曾談過的「廣宣流布之大願」、「祈願自他皆幸福的心」。  
- 
- 
-SGI會長:也可說是指,不畏一切的絕對幸福境界。  
- 
- 
-齊藤:御本尊是為了讓人人皆能畢生貫徹信奉妙法蓮華經而圖顯的。  
- 
- 
-SGI會長:不只是為了要讓每一個人受持,同時也是為了廣宣流布而圖顯的。因為大聖人教示:「弘通法華之旌幟」(御書1294頁)。  
- 
-大聖人圖顯御本尊的目的是為了,讓人人都能一生貫徹受持此妙法蓮華經之一法,達到一生成佛的目的;以及為了讓人人得以弘揚此信心,以達實現國土成佛與和平。  
- 
-有關御本尊,我想另找機會再詳細探討。總之,我們若以此御本尊為明鏡,就能實現受持即觀心、信即成佛之法理。  
- 
- 
-(待續)  
- 
- 
-注1.【湯因比博士】:Arnold J. Toynbee。1889~1975年。英國歷史學家、文明史家。歷任倫敦大學、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要職。代表作《歷史研究》十二卷,帶給各界極大的影響。  
- 
- 
-注2.【克蒂耶爾】:印度名門Chhatrapati Shahu Ji Maharaj州立大學副校長。專攻生化、分子生物等學科的化學家。理工博士。  
- 
- 
-注3.【四門出遊】:傳說釋尊在當太子的時候,因為經常從王城的四個門出遊,而得知人身皆有生老病死之四苦。幾番苦思之下,決心出家。  
- 
- 
-注4.「還歸本覺之寤,而見法界皆是寂光之極樂,平日賤視之我此身,原是三身即一之本覺如來也。如秋稻雖有早中晚三期,然總在一年之內收割,此雖有上中下差別之人,然同於一生之內,得識與諸佛如來原是一體不二者也」(御書432頁)  
- 
- 
-注5.「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大樂事,這種人生不就是佛嗎?看看大聖人的境界如何,縱使即將被斬首,也毫不在意。換成是我們的話,早就驚慌不已。再看看被流放佐渡的時候,不但教導弟子各種事情,同時也寫下開目抄及觀心本尊抄,如果心不安的話,是無法寫出那樣的大論文」(《戶田城聖全集》第2卷)  
- 
-「成佛的境界是指,絕對的幸福境界。不會被任何事物所侵犯,不畏懼一切,瞬間瞬間的生命,正如清澈的大海,沒有一絲雲彩的虛空。相信大聖人在佐渡流罪時的境界,正是如此境界。」(《戶田城聖全集》第3卷)  
- 
- 
-注6.【茨威格】:1881~1942年。奧地利出生的詩人、作家。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瑞士投身反戰運動。戰後,不僅著作了《Joseph Fouche》等等傳記小說,同時也撰寫了尖銳評論等等。從納粹德國逃到英國之後,渡往巴西。  
- 
- 
-注7. 「妙者具之義,具者圓滿之義」(御書976頁)。「妙者,開之謂也」(御書975頁)。「妙者,蘇生之義;蘇生者,復甦之義」(御書979頁)。  
- 
- 
-注8.【馬特里恰特】:活躍於二世紀的印度詩人。音譯,摩咥哩制吒。  
- 
-代表作《一百五十讚佛頌》中,亦有歌頌空與六波羅蜜等大乘教理。  
- 
- 
-注9.【凡夫即極、諸法實相】:凡夫即極,意指,普通的人方能顯現尊極的佛之境界。諸法實相,則指,事事(諸法)乃皆含悟得之真實(實相)此真理。  
- 
- 
-注10.【秘妙方便】:明示佛之真實悟得的法華經當中所說的方便。方便意指,便於教導世人的教說。他經的方便,往往是為了便於讓人理解眼前的事理而說的,然而法華經的方便,卻是以真 

當前修訂版本

Personal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