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相對

From InfoSoka

Revision as of 08:31 2006年二月1日; view current revision
←Older revision | Newer revision→

  五重相對是宗教五綱之中認識「教」的規範,將一切思想、宗教,以及佛教的教導加以比較檢討,以判斷其深淺、高低、優劣的一種方法。所謂五重相對就是內外相對、大小相對、權實相對、本相對、種脫相對,把判斷的基準分開五個層面來比較。

  日蓮大聖人在〈開目抄〉之中,用五重相對來表明三大秘法的佛法才是最高的教導。以下是五重相對的逐一說明。

(一)內外相對

  內外相對是將內道與外道相對比較,指出內道的優勝。內道其實是指佛教,而外道則是指佛教以外所有宗教、哲學、道德等教理。

  外道由於並未明示出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生命的因果理法,所以其人生觀、世界觀未能引導人們達至真正的幸福境涯。

  唯有佛法才將三世深奧又正確的生命因果理法說明,因而帶給所有人們絕對的幸福。   內道與外道的不同就在於:從自己的生命裡尋求幸與不幸的因,從而找出幸福的道路;抑或是向自己的生命以外的某種東西(例如是神、上帝)尋求幸福而定。

(二)大小相對

  所謂大小相對,是指出在佛教之中,只尋求個人領悟的小乘,跟向著自己與他人也得到幸福、成佛為目標的大乘相對比較,大乘的優勝當然十分明顯了。

  「乘」是指乘坐、乘載的意思。佛的教誨將人運載到領悟的境地,所以又譬作載運工具。

阿含部的經教就是讓聲聞、緣覺,達成個人的領悟。它只挽救小部分的人,所以譬喻為細小的乘載工具。

  小乘教說出苦惱的原因在於自己本身的煩惱,為了解決苦惱唯有消滅煩惱,憑藉難行苦行而得以解脫。這樣的教導並非太多人能實踐,而且也並非真實的挽救之道。

  相反,大乘教是令自己以及他人也一同得到幸福的菩薩的教導。大乘教能夠挽救眾多的人們,所以譬喻為巨大的乘載工具。

  大乘教跟小乘教不一樣,它沒有排除煩惱,它的教導是正確地控制煩惱,使之得到昇華,進而確立清淨而強力的生命主體(佛界)。

(三)權實相對

  所謂權實相對,就在大乘教之中,將明示出佛領悟的真實教導稱為實教,而將說明真實之前的準備、方便,為了適應眾生的機根而說的教導稱為權教,有這樣的劃分。所謂權是假,實是真的意思。

  就算在大乘教的經典之中,《華嚴經》、《般若經》和《阿彌陀經》、《大日經》等經典,由於說出二乘(聲聞、緣覺)不能成佛,並未顯示出一切眾生成佛,所以是假的教導(權教);至於說出包括二乘的一切眾生成佛之道的法華經才是實教。

  不用說,為準備而說的權教是不完備的,說明真實的實教(法華經)才是優勝的。 如果相信依據權教經典的念佛宗、真言宗,以及禪宗,就會厭棄現實的生活、人生,封閉於觀念的範圍中。   當實教說出後,就不應以方便權教為修行根本了,因為它會成為不幸的原因。

(四)本迹相對

  所謂本迹相對,就是根據佛的立場,將《法華經》二十八品分為本門和門來作相對比較。門是指《法華經》二十八品前半的十四品,本門是指後半的十四品。   所謂本迹,是本地(佛、菩薩本來的境地)與垂(為了教化眾生而出現的化身)的意思。《法華經》的後半十四品,是顯現釋尊本地的法門,所以名為本門;而前半十四品,因為還未顯現本地,所以亦名為迹門。

  《法華經》的前半十四品跟爾前經(《法華經》以前的諸經),同樣是始成正覺(在印度伽耶城的菩提樹下初次得到領悟)的釋尊(迹佛)所說的法門。

  相反,後半的十四品,尤其是在壽量品中打破始成正覺的佛的虛假樣相,說出其實在久遠往昔經已成佛,顯示出真實樣相的釋尊(本佛)所說的法門,所以後十四品稱為本門。

  由此可知,表明在久遠成道的釋尊本地,事實上向萬人表示成佛之道的本門,當然比迹門更優勝。

(五)種脫相對

  所謂種脫相對是在本門之中,將釋尊的本門與日蓮大聖人的獨一本門來對比,即是脫益佛法的釋尊法華經本門,與下種佛法的日蓮大聖人文底獨一本門的比較。

  佛最初向眾生教授佛法稱為「下種」,憑藉佛的教化令眾生的機根整頓稱為「熟」,最後成佛稱為「脫」。這是佛教化眾生的過程,以禾稻下種、成熟與收割作譬喻。

  釋尊的《法華經》是釋尊令到在過去下種、調熟的眾生成佛,所以是脫益之教。但是,在過去未接受過釋尊的下種,沒有積聚成佛的善根的末法眾生,不能藉脫益的《法華經》成佛。只有接觸到秘沉於法華經本門壽量品文底之南無妙法蓮華經這下種益的大法,才能湧現出佛果的生命。

南無妙法蓮華經才是成佛的根源之法

  在《法華經》的本門雖然說出釋尊的久遠成道,但那不外是結果的姿態,並未說明成佛的本因之法。釋尊並沒有說出他自己修行而成佛的根源之法究竟是甚麼。

  日蓮大聖人表示出釋尊所修行的根源法,以及所有佛都能成佛的根本原因的南無妙法蓮華經,並且將這法顯現為三大秘法的御本尊。

  因此,末法眾生不能藉釋尊的脫益佛法成佛,只有憑著大聖人的下種佛法才能成佛。種脫相對清楚地將這事說明。

Personal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