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正不二

From InfoSoka

Revision as of 13:29 2006年二月6日; view current revision
←Older revision | Newer revision→

  在佛法上,對於眾生和其周圍的環境之間的關係,有所謂「依正不二」的法理。

  「依正」的「依」,正確來說是「依報」,「正」就是「正報」。所謂「正報」是指營生的主體、眾生。

  所謂「依報」是指主體所依據的環境。兩者之間的關係其實是二而不二,所以稱之為「依正不二」。

  「報」就是「果報」。佛法上指出現在生存的主體是過去世作過種種所為的結果的存在。它將主體稱做「正報」,將其依存的環境稱為「依報」。

  這個依報和正報,表面上是獨立的存在,但其實是有切也切不斷那麼密切的關係。

  日蓮大聖人在〈三世諸佛總勘文教相廢立〉中指出:「以一佛的身體稱做寂光土。」(日文御書全集五七四頁)那是說佛(正報)和寂光土不是各別的,又或者寂光土是一個特殊的國土;其實佛所住的地方,任何地方也是寂光土。

  這個原理甚至適用於佛界以外的境界。例如:自己(正報)的生命狀態是天界的話,其周圍的環境亦同樣是天界的國土,決不會依報和正報的境界毫無關係,變成是地獄界的國土。

  所以,雖然處於相同的環境、國土也好,如果自己(正報)的生命狀態有所變化的話,依報亦會隨之改變。

  例如:雖然置身於同一間房子也好,如果生命狀態是歡喜的話,周圍的環境也會顯得明亮光彩;可是如果滿身煩惱的話,整個房子也會變得沉重和灰暗的環境。

  因此,正報和依報就好像身體和影子的關係一樣。

  日蓮大聖人在〈諸法實相抄〉中有這樣的指導:「十界依正的當體,一法不漏,完全是妙法蓮華經的樣相。」(日文御書全集一三五八頁)指出依報和正報,其根本同樣是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的生命本源當體。

  而且,如果將一念三千的法理以依正來分別的話,五陰和眾生的二千世間是正報,國土的一千世間是依報。

  即是說,一念中亦包含著國土世間(環境世界);生命有包含著環境那樣廣闊情形呢!

  這個依正不二的原理是指出我們自己的環境(依報)是豐裕、清淨的世界,抑或是充滿苦惱、污穢的世界,全取決於自己(正報)的生命狀態。

  再者,這個原理亦教導我們要對自己周圍的環境、國土、地球全體之間的調和要有所關注,並且最重要是作出賢明的活動。

Personal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