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回:御本尊(上)
From InfoSoka
——為萬人開顯「永恒之法」
齊藤教學部長:今年的教學考試計舉辦了青年教學考試(2級)和教學部中級考試,日本全國約有二十五萬名壯年、婦人,以及青年部應考。有這麼多人在認真鑽研佛法,這不但是學會引以為豪的傳統,也是一項由民眾所發起的鑽研偉大哲學運動,相信對社會也能產生極大的意義。
此次非常感謝池田先生(9月29日)親臨中級考試考場鼓勵考生。
池田SGI會長:在此再次對應考生、工作人員,以及有關人士,表示感謝,辛苦了。同時也衷心對各位認真鑽研偉大教學的態度深表示讚嘆。
森中副教學部長:考生一進考場,必然會開始緊張,可是經過池田先生鼓勵之下,大家好像都能輕易發揮了實力。而且,不僅是直接受到池田先生鼓勵的考生,連全國的考生和當天參與運作的人員,也受到極大的鼓舞。
當時池田先生的指導,對我們而言,也成為重要的教學指針。
例如,您說:「教學是推行廣宣流布活動的力量。唯有教學才是通往成佛之道」、「佛法不但是貫穿宇宙和生命的永恒法則,也教導人們如何奠定幸福的根本」。
SGI會長:由於信奉日蓮大聖人佛法,才得以讓我們遵循大宇宙的根本法則──妙法而活,而且也因為透過御書才得以讓我們確認此事的意義。沒有比因步上「信、行、學」軌道而能直結妙法更可貴的事,也唯有如此,才能建立所謂自受法樂(注1)的永恒幸福之道。
覺知「永恒之法」
SGI會長:想讓全人類直結自己所步過的幸福軌道,這才是真正的佛之行動。
釋尊覺知自己是妙法的當體,並得知一切生命也是妙法的當體,一樣能獲得自受法樂的存在。但遺憾的是,人們未能覺知此真理,仍然被種種迷惑所覆蓋,反復愚行,陷於苦惱中。
佛就是因為關懷與自己一樣擁有潛能者的生命,才會憂心人們的苦惱,進而自願與人同苦。同時為了要讓人們也能自覺秘藏在萬人生命裏的真理,一再不停地說法。
為了要讓人們覺知自己所悟得的「永恒之法」,傾注「全人格」奮戰的就是佛。
齊藤: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16闡明了釋尊的「本地(本來的境界)」。簡單而言,此「本地」就是與「永恒之法」一體的「永恒之佛」。
SGI會長:釋尊於自身生命中顯現了「永恒之法」,並且體會了此法與自身乃一體的境界。當覺醒時,則悟得自己本身不但是「永恒妙法」之當體,也是「誓必為救濟眾生永戰不息的佛」。而此佛也就是壽量品所說的「久遠實成之佛」。
森中:久遠實成之佛亦指,從無法衡量的久遠之昔成佛以來,就在現實世界致力持續救濟眾生活動的佛。相形之下,一般諸經所說的佛陀觀則指,過去世累積了不計其數的修行,於今世才成佛、入滅與入涅槃(注2)的始成正覺之佛。此佛與法華經的久遠實成之佛,有根本性的不同。
SGI會長:此劃期性的佛陀觀也就是,悟得「永恒之法」的佛,必將永遠持續救濟民眾的活動。
這點也是兩者對永恒性的看法的不同之處。
齊藤:也就是說,要重視涅槃寂靜中的永恒性?或者重視慈悲活動中的永恒性?
SGI會長:沒錯。大聖人於龍口法難發?顯本之後,圖顯了「御本尊」,那也是為了告知末法民眾,其以凡夫之身所顯現的與「永恒之法」一體不二的久遠元初自受用身之境界,以及欲以此「御本尊」引導人們步往永遠幸福之大道。
齊藤:可見大聖人以大慈悲顯現了,此亙及末法萬年的救濟之法、「永恒之法」。
SGI會長:日蓮大聖人將此「永恒之法」命名為「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不但是法的名稱,也是與此法成為一體的佛之生命,亦即大聖人生命的名字。
總而言之,此法是諸佛能生之根源(注3)。所以應視此永恒之法為本尊,而不是以釋尊或諸佛為本尊。
大聖人於「本尊問答抄」裏說:「本尊自應用勝者」(御書387頁),並說:「殊勝的本尊不是教主釋尊,而是被教主釋尊、多寶如來、三世十方之諸佛(注4)奉為本尊的法華經」(大意,注5)。
森中:該抄也如此教示:「法華經是釋尊之父母、諸佛之眼目。釋迦、大日、總十方諸佛,皆出生自法華經,故今以能生為本尊」(御書387頁)。
這也是在闡明,法華經乃一切諸佛「出生」根源之法。雖然文上說是法華經,嚴格來說,當然是指南無妙法蓮華經。
SGI會長:大聖人於別的御書也提到,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三世諸佛之師範」、「十方薩垂之導師」(注6)、「一切眾生皆成佛道之指南」(注7,御書1161頁)。
由此可見,與「永恒之法」一體的「永恒之佛」是三世十方一切諸佛之師。釋尊也是因悟得此法,畢生奉此法為師,稱此法為「達磨(dharma)」,亦稱「如來」(注8)。
此外,釋尊入滅前曾遺言:「當以自己與法為依」(注9),相信其本意是想令自己滅後的眾生能掌握「永恒之法」。
森中:釋尊於法華經壽量品中闡明了久遠實成之「本地」,相信這也是為了教示眾生,應該以法為依據,以法為本尊。
SGI會長:所以說,法華經是一部呼籲民眾要認真追求釋尊本身奉為「師」之「法」,以及教導民眾如何直結此「法」的經典。
齊藤:此事本身可以說是一場偉大的宗教改革。
於現代社會,若提到佛或佛陀,便會令人感到那是指,在遙遠之地悟得佛法,有時會下凡到人間教導給眾生的存在。許多人會誤解這就是佛教的教導。
森中:簡單說來,現代人總認為佛「最偉大」。然而「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其根源之法偉大。
當然對迷惘的凡夫而言,因為有「佛」,才得以覺知真理的世界。而這也是佛的偉大「功績」。
SGI會長:即是說,佛就是指,自身已經得悟,並能引導民眾去追隨其尊為師的「永恒之法」即「永恒之佛」的人,以及為了引導眾生求「法」而奮鬥不懈的人。
這當中隱含著「永恒之法」是深植萬人生命此深奧意義。基於此意,「永恒之法」才是聯結全人類的基盤。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進過納粹集中營的心理學家弗蘭克爾(Viktor E. Frankl)(注10)曾說,遠在數千年前,曾經創造出「一神信仰」,即「一神教」(注11)的人類,如今現代,應更踏出一步,去謀求「人類乃一家的智慧」,即「一人類教」。否則,將尋找不到適合萬人的人生價值(注12)。
這種志向很接近法華經的目的。因為就像「如我等無異」(開結176) 這句釋尊的誓願所明言,佛法的目的是為了讓萬人能達到與佛一樣的境界。
因此我們絕不可把法華經壽量品所說的久遠實成之釋尊,視同一神教般的絕對存在,而是要視為萬人應達成的至尊境界。基於這普遍性,久遠實成之佛不是單指釋尊一人而言,而是指持有普遍性之「法」的所有人。法華經的真正價值,在於闡明「永恒之法」此點。
此外,法華經的題號「妙法蓮華經」更顯示,佛的生命是與究極之「法」有密切關係。
齊藤:是的。有關此題號,法華經雖沒有明確說明,可是就某種意義來看,應該可以這麼說,就是妙法蓮華經表現了妙法的自在之力,就如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淨白蓮華,能使人開出佛的生命之花。可說,題號表現了至高、最根源的佛之生命。
SGI會長:如果想在法華經中尋求「本尊」,那麼與其說是久遠實成的釋尊,不如奉此妙法蓮華經為本尊更妥當。
而最先闡明此事的就是大聖人。如果沒有大聖人的教導,相信法華經的本尊義早已喪失。
森中:妙法蓮華經顯現出與釋尊的本地之「永恒之法」乃一體的「永恒之佛」,而相信明示此成佛之根源,也正是道出萬人皆可成佛的法華經其真正價值。
然而隨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少人知道法華經此真正價值。一般人讀誦法華經,也只把它當成神話,或往昔的故事來看。即使承認「釋尊是偉大之佛」,也不會想到「自己是佛」。
因此,便需要有一條能更直接與「法」直結之道。
從發?顯本到圖顯御本尊
SGI會長:這也是日蓮大聖人圖顯御本尊的意義之一。也就是說,大聖人為萬人開闢一條能用生命實際感受到與「法」直結之道。
齊藤:可見大聖人並非要萬人透過法華經而得知「法」,而是要將「法」本身圖顯成御本尊,奠定讓萬人能直通「法」之道。
SGI會長:所以說,應奉日蓮大聖人為末法本佛。
綜觀大聖人一生,促使其圖顯御本尊的時機,也就是龍口法難的「發?顯本」。
森中:上回池田先生教導我們,日蓮大聖人透過龍口法難,以身顯示何謂人的勝利典範。
有許多人來信表示,對於大聖人一直以凡夫之身,摧毀權魔,自由自在地呼喚大宇宙的諸天善神此典範,深受感動。
齊藤:其中有人表示:「至今自己毫不懷疑地認為,日蓮大聖人因為是本佛,理所當然能克服龍口法難危機。可是如果再一直這麼認為的話,那麼大聖人將會成為離我們很遙遠的存在。現在我終於知道,大聖人一直都是以凡夫之身,悠然克服大難。同時也知道其泉源乃源自『誓願的力量』。」
SGI會長:沒錯。「誓願」能無限發揮人的潛能。
大聖人本身始終貫徹追求「法」,以及守護、弘揚「法」的人生。
沒有比要為「法」而活、要為萬人開顯「法」這種「誓願」更崇高。
若想貫徹以「法」為本的一生,那只有選擇貫徹救濟民眾的人生。
大聖人自從立宗宣言以來,直到龍口法難為止,十八年來,片刻不休地奮戰,誠如「死身弘法」此文——始終貫徹「以法為根本」的奮戰。而龍口法難就是此奮戰的頂點。
此即凡夫與「法」合為一體的人生。
森中:換句話說,是否可稱為,證明「法」之偉大的人生?
SGI會長:嚴格來說,應該說是證明與「法」合為一體的人,何其偉大。
森中:接著想再次確認發?顯本的意義。始成正覺的釋尊是「?」(假借的樣相),久遠實成的佛才是釋尊的「本地」(本來的境界)。佛拋開「垂?」,顯現「本地」——此即法華經發?顯本的原意。
反觀大聖人則是於龍口法難時,拋開所謂名字凡夫(注13)此「?」,而以凡夫之身顯現久遠元初自受用報身如來(注14)之「本地」,這就是大聖人的發?顯本。
SGI會長:大聖人自身顯現了其乃「永恒之法」即「永恒之佛」此自受用身之佛,而且是以凡夫之身顯現,我認為這點有重大意義。
森中:上回池田先生告訴我們,由於大聖人自身是以凡夫之身開顯了久遠之佛的生命,所以也等於是為末法凡夫開闢了成佛之道。
SGI會長:另有一層意義就是,正因為日蓮大聖人直接以凡夫之身開顯其乃自受用身之佛,才誕生了圖顯挽救末法一切眾生之御本尊的意義。
此意義非常重大,讓我們依序來探討。
齊藤:是的。如剛才曾提到,日蓮大聖人是於龍口法難發?顯本之後,正式圖顯御本尊的。
SGI會長:因此也孕生了「佐前佐後之法門」(注15)的說法。
森中:「三澤抄」教示:「法門之事,流放佐渡國已前之前,可思作為佛之爾前經」(御書1571頁)。
接著又教示:「而昔文永八年九月十二日夜,龍口處斬未成後,思及若不為隨我者道真實事,於心不忍,遂自佐渡國,有內為弟子而說之法門。此是自佛以後,迦葉、阿難、龍樹、天親、天台、妙樂、傳教、義真等之大論師、大人師雖知之而秘於心中,未外出於口者也。其故,乃佛制之云:『我滅後未入末法,不可說此大法』。日蓮雖非其使,然生當其時,更意外者,於此法門有所了悟,於聖人未出之前,首作序分,粗粗申述。而此法門一告出現,正法、像法之論師、人師所說法門,皆如『日出後之星光,見巧匠後而知拙』也。此時,正像寺堂之佛像、僧等之靈驗盡皆消失,唯此大法流布一閻浮提」(同頁)。
〈白話〉然而,自從文永8年9月12日夜晚,於龍口被處斬未成之後,我就認為(弟子們)很可憐。想到沒有對跟隨我的人道出真實,到了佐渡國之後,便對弟子們私授了法門。此法門自佛滅度以後,直到迦葉、阿難、龍樹、天親、天台、妙樂、傳教、義真等,這些大論師、大人師雖然已知,但秘於心中,從未脫口。那是因為佛曾制止說:『我滅後,若未入末法之時,不可說此大法』。日蓮雖然不是佛的使者,但因生逢其時,意外覺知此法門,所以在聖人還未出現此世之前,大概述說,以作為序分。然而,若此法門出現的話,則正法、像法之論師、人師所說之法門,將皆如『日出後之星光失,見巧匠後知其拙』。屆時,想必正像的寺宇、或院堂的佛像、或僧人等之靈驗,皆消失無蹤,唯有此大法得以流布一閻浮提」。
SGI會長:即使是佈滿夜空的星光,只要太陽一昇起,就消失無蹤。同樣地,只要末法大法赫赫昇起,正法、像法時代的教導亦將消失。
「唯此大法流布一閻浮提」——此即日蓮大聖人的確信。
實現流布一閻浮提此誓言的就是創價學會。如今,太陽佛法不正在冉冉昇空嗎?日蓮佛法的功德之光,正燦爛普照著世界各地。如今世界各處,都有實踐日蓮佛法的信徒。「一閻浮提廣宣流布」的大好良機已經到來了。絕對不可錯過此良機。
人本尊開顯與法本尊開顯
齊藤:剛才引用的「三澤抄」也已經闡明,日蓮大聖人是如何於發?顯本之後,身為末法本佛,立志展開救濟人類的奮戰。
接著想從日蓮大聖人的立場,簡單確認一下有關龍口以後的足跡。
日蓮大聖人在佐渡時期所著作的主要御書,首推「開目抄」、「觀心本尊抄」二抄。當然兩抄各含有「開顯人本尊」和「開顯法本尊」(注16)的重大意義。
日蓮大聖人分別在兩抄中明示,其為何圖顯御本尊,以及欲救濟全人類的理由。
SGI會長:「開目抄」是「開顯人本尊」之書。日蓮大聖人在本抄闡述,其於圖顯御本尊時的身份。
森中:我經常懷疑,為什麼大聖人既然把「開目抄」定義為「開顯人本尊」之書,可是全文幾乎都是在敘述如何回答門人,以及世人的疑問。為什麼不直截了當地宣言自身就是佛?
齊藤:相信這也是意義深遠之處。大聖人於「開目抄」針對世人所提出的種種疑問,先引用經文客觀回答,然後再對照經文來證明本身是何等人物。
SGI會長:我想再次引述弗蘭克爾的話。因為他是一位曾克服大苦大難的人,尤其是克服過納粹此惡權所施加的大迫害,所以我認為他的話中充滿著對人性的深奧洞察。
他說:「對於他人的人生,我們是無法賦予其意義的——我們能賦予他者的是,也就是說,作為人生之旅的餞別,我們能給予他者的只有一樣,那就是實例,即自己整個存在此實例而已。因為只有靠實際存在這個答案才能回答得了人們提出的疑問,人為什麼會苦惱?什麼是人生的究極意義?這些疑問,光以人的智慧是不可能回答得了。我們不能用話來回答案這個疑問,要以現在的存在來回答。」
或許有點難懂,簡單來說,什麼才是救人的力量?那就是弗蘭克爾所謂的「實例」、或「現在的存在」,即「在現實中的為人」。
「開目抄」就是明示了大聖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姿態。
我能得知佛法的偉大,也是因為認識了戶田先生,從具體接觸先生的言行當中,感受到人的偉大。透過戶田先生的為人,讓我認清了佛法。
森中:這番話非常重要。大聖人於「開目抄」首先論及,唯有法華經才稱得上是救濟末法民眾的「成佛之法」。因此明示出所謂的「五重相對」法理。
SGI會長:大聖人為了守護法和民眾,才奮勇掀起與妨礙人們成佛的魔僧之戰,並蒙受大難。
而且更以於其現實的言行來告訴世人,其自身是具備了得以救濟末法人類的「主師親之三德」。
齊藤:大聖人以身作則,顯示如何與法華經所言之大難奮戰,可見其為救濟萬人此強力的至尊生命已脈藏在內證(悟得)裏。
SGI會長:這也是大聖人以死身弘法此具體行動來闡明,其內證與至尊之法是一體的。
唯有靠此「實例」才能顯示出象徵人生最高意境的「本尊」,也就是與「永恒之法」一體的「永恒之佛」此至尊生命。這也是大聖人寫下「開顯人本尊」之書「開目抄」的深意。
齊藤:支撐大聖人忍受大難,成就至尊生命此一貫行動核心的,應該是「大願」、或者「誓願」。
SGI會長:沒錯。那也是出自大聖人想要徹底救濟末法民眾的「慈悲」心。有關大聖人的誓願,已經在這個連載談過好幾次。
接著想探討「開顯法本尊」之書「觀心本尊抄」。此抄徹底闡述大聖人如何把其內證圖顯成御本尊。
齊藤:也就是說,大聖人將生命內在的御本尊,圖顯成一幅讓眾人皆可奉拜的御本尊。
SGI會長:對。如果要探討大聖人為何要圖顯的理由,其一是因為被流放到佐渡,不知何時才能獲釋,何況人在佐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此外,為了當時的弟子們,或許大聖人認為有必要出示如何於末法正確信仰法華經的規範。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是,大聖人想到自己入滅後如何令法久住、廣宣流布,深深覺得必須正確留下一條讓後人知道自己是如何以凡夫之身成就湧現佛界之道。
因此,大聖人於「觀心本尊抄」闡明,南無妙法蓮華經正是法華經之樞要,受持南無妙法蓮華經等於和大聖人一樣,能植下以凡夫之身開顯佛界的根幹。此即受持即觀心之法門(注17)。
「觀心」意指,觀己心中之十界生命(注18),尤其是指,如何湧現己心中難以顯現的佛界生命。而明示了應奉為本尊的「法」,也就是妙法蓮華經五字。
齊藤:「開目抄」透過「法華經行者」此全人格的言行來闡示大聖人與妙法一體之內證。相對地,「觀心本尊抄」則是闡明,妙法蓮華經五字乃大聖人其內證的本尊之核心。
SGI會長:此處屬於「本尊抄」的前半,也就是闡明受持即觀心的部分。
後半則是論述,大聖人為何有資格圖顯本尊。
森中:是的。後半闡示了大聖人乃法華經中曾受釋尊付囑妙法蓮華經五字的地涌菩薩之再誕。雖然尚未闡明其乃地涌菩薩的棟梁、上行菩薩(注19)之再誕,但應該是含有此意。
SGI會長:總而言之,「開目抄」和「觀心本尊抄」兩抄可謂相輔相成,使大聖人圖顯末法御本尊的意義更為明顯。
也由於這兩書,使日蓮大聖人身為佛,化導眾生的意義更加清晰。
齊藤:大聖人曾教示:「未曾有之大曼荼羅」(御書1295頁),由此文可知,日蓮大聖人是準備得如何周詳。
SGI會長:簡單來說,「開目抄」是在闡述,日蓮大聖人如何以奮戰來證明其乃久遠元初自受用身如來。而「觀心本尊抄」則是闡述,大聖人如何以末法本佛,也就是久遠元初自受用身如來之境界,為了救濟全人類而圖顯出御本尊。
森中:以一座山來譬如,從立宗到發?顯本為止,就像一條為了爬上山頂的攀登路線,而指引此路線的就是「開目抄」。
「觀心本尊抄」則是闡述,大聖人是如何想將其悟得之內證,也就是把身為人本尊的本佛生命圖顯成一幅曼荼羅,為了懸掛在山腳下全民眾的頸上,而步向救濟民眾大道。
確立成佛大道和疾呼廣宣流布
森中:「開目抄」與「觀心本尊抄」分別是在文永9年(1272年)2月、文永10年(1273年)4月執筆的。
大聖人以這兩抄確立了其所秉持的大道之後,又在隔月的5月陸續寫下了「如說修行抄」、「諸法實相抄」,並於閏5月著寫下「顯佛未來記」。
其中「如說修行抄」和「顯佛未來記」都是寫給全門下的重要御書。
SGI會長:當時大聖人自身是在流罪地佐渡,而其鎌倉的門人也是處於法難餘燼未熄當中。就一般世間來看,一是罪人,一是其黨羽。
可是大聖人不但在「如說修行抄」裏鼓勵弟子門下要奠定堅強的信心,覺悟面臨大難,同時也表示,「權實二教之戰」(注20)仍然不屬於真正的奮戰。疾呼門下要致力成就廣宣流布、實現理想社會。如此欲喚醒門下確立「指向廣宣流布的堅強信心」。
更於「顯佛未來記」凸顯其堅定的確信和偉大的構想,也就是首次道出「佛法西還」(注21)法理,闡明大聖人佛法乃太陽佛法,必將弘揚至全世界。
這兩抄都是在對弟子門下大力呼籲,要推動廣宣流布。
此外,「諸法實相抄」雖然是寫給佐渡的弟子最蓮房,但大聖人在文中明言,釋尊是?佛,並宣言,今後流布南無妙法蓮華經大法,才是身為「日蓮一門」的地涌使命。
齊藤:我認為大聖人寫下「觀心本尊抄」,確立救濟人類大法之甚深意義之後,可看出其已經有一份充實感,那就是漸漸得以從「法」的立場,儼然達成廣宣流布的大誓願。
同時也想藉此向所有的門下呼籲,接著就要以此大法來為實現全民眾的幸福而奮戰。
SGI會長:由此可看出,大聖人深深確信自己所圖顯的御本尊,是能救濟末法萬人的普世大法。
凡夫內在的御本尊
SGI會長:秉持對大法的大確信,胸懷如5月晴空的清高境界,呼籲門下一起推動廣宣流布大業。透過這一連的御書,令人得以體會到大聖人這番心境。
此外,我認為這三篇御書還有一項共通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大聖人在在強調,圖顯廣宣流布大法的教主乃「凡夫」。
「如說修行抄」裏強調,救濟末法的師匠乃「凡師」,而其弟子也是「三毒強盛的惡人」(注22)。因此末法遭遇的難將比釋尊時代更為激烈,而三類強敵(注23)會競起也是理所當然。
「顯佛未來記」也是以比較不輕菩薩(注24)的方式強調,能救濟末法者,不是靠釋尊這種佛,而是要靠「名字之凡夫」來弘通,所以會招來大難。大聖人透過「六難九易」(注25)來確認此事。
而在「諸法實相抄」則教示:「凡夫是體之三身(注26),為本佛」(御書1428頁),表明真實的佛是凡夫。
因為「色相莊嚴的佛」(注27)是不可能成為末法的真正教主。末法的教主,無論如何,必須以凡夫之身來顯現其內證的佛性。如果不是擁有佛心的凡夫之身,是無法在三毒強盛的凡夫世界推動廣宣流布。
以凡夫之身直接顯現佛之內證的佛,才是末法的教主。
所以說,如果本尊被造型成為色相莊嚴佛,那麼教主和本尊之間就會產生矛盾。
木像、畫像也是,即使再具有藝術性,也只能表現出佛的一絲心意,無法完全表現。更何況說是想顯現與法一體的佛界生命,那是不可能的。這也是大聖人以文字圖顯御本尊的深遠意義所在。針對此事,待後再來探討。
重要的是,與「永恒之法」一體的「永恒之佛」生命是顯現在貫穿全人格的身口意行動中。
日蓮大聖人本身就是透過說法和克服大難,來顯現其與「永恒之法」一體的久遠元初自受用身之生命。換句話說,久遠元初自受用身的生命是在身口意行動中成就的。圖顯此生命的就是御本尊。
大聖人教示:「日蓮之魂,染墨書成者也。信之、信之!佛意是法華經,日蓮之魂衹在南無妙法蓮華經」(御書1169頁)。
因此奉拜御本尊的眾生也要以身口意認真祈求,否則是無法與大聖人的生命、御本尊產生共鳴。
森中:可見要請身份特別的聖職者代為祈求,這種日顯宗的說法,完全是胡說。
SGI會長:「心為切要」,心亦指「信」。剛才那段御文也有教示,「要信之」。
我剛入信不久的時候,戶田先生曾對我說:「有一段御書一定要銘記於心」,然後教導我「御義口傳」裏的一段御文:「一念盡億劫之辛勞,本來無作三身,念念生起」(御書826頁)。
意思是,只要我們的一念心存想為廣宣流布付出億劫之辛勞,則每一瞬間便會孕生出佛的偉大生命。此時我們的五體將充滿無作之三身,也就是本已具有的智慧、勇氣和慈悲。
大聖人為了教導我們這股無限的生命力而圖顯了御本尊。無論是自己或友人,甚至萬人都應以此御本尊為明鏡,相信此生命的力量。因為相信一切眾生誰都具有「自受用身之生命」這股生命潛能,等於是「相信御本尊」。
齊藤:日蓮大聖人在每篇闡述御本尊意義的御書中,可說一定會教示我們,和御本尊一樣的生命也存在我們的胸中。
森中:「覆日女書」裏有一節有名的御文:「此御本尊全不須求之於他處,衹在我等眾生持法華經,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之胸中肉團內,此名九識心王真如之都(注28)」(御書1295頁)。
〈白話〉此御本尊根本不需要往他處追求,只要是受持法華經,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的眾生,御本尊就會在其胸中之肉團內。此謂「九識心王真如之都」。
此外,「與阿佛法師書」中也有同樣的大意。
「是故,阿佛法師即是寶塔,寶塔亦即是阿佛法師,此外之才學無益也。是以聞、信、戒、定、進、捨、慚之七寶(注29),裝飾成之寶塔也。思為供養多寶如來之寶塔,其實不然,是為供養己身,己身又是三身即一身之本覺如來(注30)也。如此信之而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其處即是寶塔之住處」(御書1371頁)。
〈白話〉所以說,阿佛法師就是寶塔,寶塔也就是阿佛法師。除此以外的想法都是沒有用的。寶塔也就是指,由聞、信、戒、定、進、捨、慚七寶所裝飾成的寶塔。但不要認為我們是在供養多寶如來之寶塔,其實不是,而是在供養我們自己的身體。而我們的身體本是從三身即一身所悟得出的如來。要以此信心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這樣的話,此人所在之處就是寶塔所在」。
齊藤:如果只是擺設佛像奉拜,這種信仰是絕對無法體會到己身即三身如來的感受。
三世十方諸佛成佛的根源之法乃南無妙法蓮華經,而日蓮大聖人則是南無妙法蓮華經如來。大聖人進而將此南無妙法蓮華經如來的生命圖顯成一幅曼荼羅,讓我們能因透過奉拜南無妙法蓮華經此御本尊,而湧現胸中之南無妙法蓮華經。
這是按照順序說明御本尊的由來。總而言之,非常明顯的,御本尊圖顯的意義是為了讓人們自覺己身就是妙法當體。
SGI會長:此即「觀心之本尊」。
若想救濟全民眾,那就非湧現人們自身心中的本尊不可。
因為此「觀心之本尊」不僅能讓全人類平等湧現其胸中之本尊,同時也能賦予萬人這份可能性。
「觀心之本尊」此法理不但是一項偉大的本尊革命,而且也是最尊重人的潛能,讓現實得以改革,此「為人而有的宗教」之精髓。
森中:日蓮大聖人不但體會了不論身處何種惡世也能使人堅強活下去的「永恒之法」,並證明此法是顯現在一個凡夫身上。其究極的典範也就是龍口法難。
SGI會長:日蓮大聖人在龍口處斬時,由於應證了人是何其偉大的存在,所以才能把得以讓人達到最高境界的根源之法圖顯給萬人。救濟一切眾生的誓願結晶;為了萬人得以成佛的御本尊——這也就是日蓮大聖人的「觀心之本尊」。
齊藤:謝謝先生的講解。
這次請先生就大聖人發?顯本以後,以及開始圖顯御本尊的化導意義為主,為我們作種種講解,同時甚至為我們提出觀心之本尊、文字曼荼羅、御本尊之內在等等問題。下回想就這幾點來進行更詳細的探討。
(待續)
注1. 【自受法樂】:法樂意指,享受佛的悟得此至高無上的絕對幸福。也就是,靠自身即可享受妙法的功德。「覆四條金吾書」有云:「一切眾生,唱南無妙法蓮華經外,別無遊樂。經云:『眾生所遊樂』。此文,豈非自受法樂耶?」(御書1189頁)。
注2. 【涅槃】:梵語(nirvana)的譯音。意指,從根底滅苦的狀態。佛教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法華經以外的各經認為,涅槃是指進入完全靜寂的境界,佛只要進入涅槃,就不會再出現於此世。
注3. 【諸佛能生之根源】:孕生一切佛的根源。
注4. 【教主釋尊、多寶如來、三世十方之諸佛】:教主釋尊指法華經所說的久遠實成的釋尊。多寶如來指自古以來即證明法華經才是真實教導之佛。三世十方之諸佛指從過去到現在以及未來,遍佈各個方角的佛。
注5. 「上舉之本尊是釋迦、多寶、三世十方諸佛之御本尊,法華經行者之正意」(御書387頁)。
注6. 【十方薩垂之導師】:教導遍佈全世界各個方角的的菩薩之師。
注7. 【一切眾生皆成佛道之指南】:指引眾人步向成佛之道的教導。
注8. 【如來】:梵語(tathagata)漢譯。意指,「自真如(佛所悟得之真實)而來者」。佛的別稱。
注9. 「以己為島,依己不依人。以法為島﹐依法不依他」
10. 【弗蘭克爾】:1905年~97年。奧地利精神醫學家,致力實體分析。意義治療法(Logotherapy)的創辦人。師事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阿德勒(Alfred Adler),學習精神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納粹迫害,《夜與霧》乃根據其悽慘體驗之名著。
注11. 【一神教】:主張信奉唯一絕對神的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回教皆信奉創造萬物的唯一絕對神。
注12. 「如果說,人應謀求價值(人生的意義),以及應謀求一項適合萬人的意義,則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孕生一神教的人類,如今必須仿效此對一神的信仰,再踏出一步。換句話說,人類必須謀求人類乃一家的智慧。因為今日要比以前更需要一人類教」《意義意志(The will to Meaning)》。
注13. 【名字凡夫】:位居「名字即」此菩薩初心之位的凡夫。實踐法華圓教的菩薩被分為六種位階。「名字即」是位於全不識佛法的「理即」之後的第二位,意謂初聞佛法而信受的初心之位。
注14. 【久遠元初自受用報身如來】:能覺知體會何謂最根源之法,自在享用此功德的永遠之佛。久遠元初並非指某種特定遙遠過去,而是指永遠的根源。自受用報身則指,得以自在享用所覺知法之功德的佛身。
注15. 【佐前佐後之法門】:日蓮大聖人所說的法門,以龍口法難的發?顯本為境,之前與之後有很大的變化。佐渡流罪之前的法門稱為佐前法門,之後的法門則稱為佐後法門。
注16. 【開顯人本尊和法開顯本尊】:由於「開目抄」在文中明示,對末法一切眾生而言,日蓮大聖人乃兼具主師親三德的御本佛,故被奉為開顯人本尊之書。相對之下,「觀心本尊抄」則於文中說明,末法一切眾生皆應信受之根本乃南無妙法蓮華經御本尊,故被奉為開顯法本尊之書。
注17. 【受持即觀心之法門】:意指,信受日蓮大聖人所圖顯的曼荼羅御本尊,就能開顯自身胸中、生命裡所具備的妙法而成佛。
注18. 「觀心者,觀我己心,見十法界,是云觀心也。」(御書257頁)
注19. 【地涌菩薩、上行菩薩】:在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中,釋尊叫喚出曾經受其託付,應於其滅後弘通妙法的久遠之弟子菩薩們。由於是從大地底下湧現,故稱地涌菩薩。其最高領導則為上行菩薩。
注20. 【權實二教之戰】:法華經以外的權宜教義、諸經的教義,與道出佛其真實悟得的法華經之爭。「如說修行抄云」:「然、法王宣旨既不容乖背,是祇有任彼經文,而起權實二教之爭,著忍辱之鎧,提妙教之劍,高舉一部八卷之肝心,妙法五字之旗,張未顯真實之弓,射正直捨權之箭,乘大白牛車而喝破權門,攻彼襲此,責念佛、真言、禪、律等之八宗、十宗之敵人。或者避,或者退,或生擒而為我弟子。雖亦或有反攻,或有攻陷,然敵陣勢強,法王一人勢弱,直至於今,戰無稍息」(御書524頁)。
注21. 【佛法西還】:相較於如同月亮移動,源自別名月氏的印度的釋尊佛法漸漸往東流布的「佛法東漸」,日本的日蓮大聖人佛法,如同太陽移動,由東端開始流布而還西。「顯佛未來記」有云:「月、西出東照,日、東出西照。佛法亦如是。正像,由西向東;末法,由東往西」(御書524頁)。
注22. 【三毒強盛的惡人】:貪、瞋、癡,這三種煩惱根源強盛,無法相信佛法,或排斥的人。
注23. 【三類強敵】:意指,於釋尊滅後的惡世中迫害弘通法華經者的三種敵人。妙樂大師基於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之二十行偈文,而舉出俗眾、道門、僭聖,三種增上慢。
注24. 【不輕菩薩】: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所說,釋尊過去世的姿態。一直深信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要行菩薩道,則能成佛。雖逢人以禮拜表示敬意,竟反遭迫害。
注25. 【六難九易】: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有說,從六項觀點來說明釋尊滅後實踐法華經之難,與此相較,舉起須彌山投擲到他方世界等九件事,反而為易事。
注26. 【體之三身】:「體」乃指外貌、有形的實體。意指,以外貌現身於現實,具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三德)之佛。
注27. 【色相莊嚴的佛】: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種超人特徵的莊嚴貌相之佛。
注28. 【九識心王真如之都】:九識乃生命最根源的層次,故稱心王。又因是顯示生命真實之處,亦稱真如。每個人的生命皆住於此具九識心王真如的心王之處,故稱為都。
注29. 【聞、信、戒、定、進、捨、慚之七寶】:以寶來譬喻佛道修行上七種重要的德目。聞指,聞法;信指,信受正法;戒指,信守正法,防非止惡的金剛不壞之戒;定指,毫不懷疑地正確定心於正法;進指,精進行,不夾雜念,專心實踐正法;捨指,以不惜身命的信心,致力實踐;慚指,反省過失,力圖上進。
注30. 【三身即一身之本覺如來】:具法身、報身、應身此佛之三身於一身,且具悟得本源之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