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毒為藥

From InfoSoka

(修訂版本間差異)
13:37 2006年二月6日的修訂版本
Ywwong (討論 | 貢獻)

← Go to previous diff
當前修訂版本
Ywwong (討論 | 貢獻)

第1行: 第1行:
-  「變毒為藥」這句話是出自印度龍樹所著的《大智度論》中:「如大藥師能以毒為藥。」 
-  中國的天台大師對於《大智度論》的文句有這樣的譬喻:「大藥師」是《法華經》,「藥」是成佛,而「毒」就是在爾前經中永遠不能成佛的二乘(聲聞、緣覺界)即是說,來到《法華經》,二乘才允許成佛,正如將毒變為藥一樣。 
- 
-  日蓮大聖人更深深地掌握這「變毒為藥」的意味。在〈始聞佛乘義〉御書中有這樣說:「所謂毒是指甚麼呢?那就是我們的煩惱、業、苦的三道。所謂藥是指甚麼?那就是法身、般若、解脫的三德。『能以毒為藥』又是甚麼呢?那就是變三道為三德。」(日文御書全集九八四頁) 
- 
-  即是說,大聖人不單只將二乘,甚至一切眾生的生命之內的「煩惱、業、苦的三道」這些「毒」,轉為「法身、般若、解脫的三德」。 
- 
-  「三道」中的「煩惱」是煩擾身心,是心污穢,其根本就是貪、瞋、癡的三毒。所謂「業」就是指由於煩惱所引起的身(行動)、口(說話)、意(思想)三業的行為。所謂「苦」是由於煩惱、業的因,所引起的痛苦結果。 
- 
-  另一方面,在「三德」之中「法身」是佛所領悟的真理,而且又是佛的生命。「般若」就是領悟真理的智慧。「解脫」就是領悟的境界。換句話說,「三德」就是佛所具備的三種德行。 
- 
-  在《法華經》以前的經典指出,切斷痛苦原因的煩惱,才能從痛苦的境涯中得到解放之道。然而,煩惱是生命本來就具備的東西,如果要將它切斷,就連生命也了斷呢。 
- 
-  而日蓮大聖人的佛法,指出如果信受妙法就能夠將「煩惱」轉換為「般若」(智慧),同時「業」會轉為「解脫」,「苦」會轉為「法身」。 
- 
-  因此,將生命的污濁和煩惱、痛苦,這些「毒」作為材料,轉換為佛的領悟、境界,這樣的妙法力用稱為「變毒為藥」。 
- 
-  基於上面的意義,我們將人生的難關,種種失敗,這些「毒」,變作為自己成長的發條、跳板,成為「良藥」,這樣也可以稱為「變毒為藥」。 
- 
-  故此,「變毒為藥」可以說是以信心為根本,向著未來,活得更有生命力,更有智慧的意思。 

當前修訂版本

Personal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