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回:「御本尊」(下)
From InfoSoka
(修訂版本間差異)
13:03 2006年三月24日的修訂版本 Arrietta (討論 | 貢獻) ← Go to previous diff |
當前修訂版本 Ywwong (討論 | 貢獻) |
||
第1行: | 第1行: | ||
- | 「法華弘通之旗幟」——救濟人類的偉大奮戰 | ||
- | 森中副教學部長:本連載「御書的世界」已經步入第二年,每個月的連載都陸續被翻譯成各國語文,不僅世界各地會員,甚至各界人士也都期待著閱讀。 | ||
- | |||
- | |||
- | 齊藤教學部長: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第三年,令人發覺事關全人類的課題,層出不窮。不單是日本世風日下,認為世界越來越黯淡的人士也日漸增多。在這種情勢下,相信世人對人本主義哲學的需求是越見迫切。 | ||
- | |||
- | |||
- | 池田SGI會長:當今世人渴求的是「和平的哲學」、「對話的哲學」、「希望的哲學」。能提示這些基本哲學的,正是日蓮佛法的真髓所在。而弘揚此偉大佛法,則是創價學會的使命。 | ||
- | |||
- | 我們推動廣宣流布的使命更見重大。因為除了這把希望的火炬以外,是無法一掃覆蓋整個世界的不信與暴力陰霾。 | ||
- | |||
- | 「要為萬年的未來,遮斷無間地獄之道」(注1) ,我們絕對不能讓大聖人這句金言成為妄語。 | ||
- | |||
- | |||
- | 齊藤:人的生命潛藏著一股渴求幸福、和平與融合的潛力,那也就是佛性。 | ||
- | |||
- | 正因為人擁有這股佛性的潛力,所以陰霾越深,人們就會越認真想追求能照亮黑暗的火炬。 | ||
- | |||
- | |||
- | SGI會長:日蓮佛法正是能喚醒萬人佛性的大法。大聖人也是為此而圖顯御本尊的。 | ||
- | |||
- | 二十一世紀的序幕,讓全球動執生疑。不論是政治、經濟、或任何領域,都不斷發生激烈變化,令許多人充滿不安與無奈。 | ||
- | |||
- | 針對每一個問題,凝聚睿智正確冷靜因應,固然重要。但是若想從根本去解決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喚醒萬人之佛性」。因為佛性才是希望的泉源,是孕生創造活力的生命力。 | ||
- | |||
- | |||
- | 齊藤:誠如池田先生經常提到的湯因比(Arnold J. Toynbee)博士(注2)所言,「推動時代的,不是那些適合成為報紙標題的事項,而是水下的蠕動」。我認為正是這股「水底下的蠕動」在創造歷史。 | ||
- | |||
- | |||
- | SGI會長:正因為是轉換人類宿命這項根本變革,所以必須靠「緩流」。 | ||
- | |||
- | 唯有靠這股踏實的「蠕動」,才能實際改變歷史。因此如何具體且踏實地掀起「蠕動」是很重要的。 | ||
- | |||
- | 基於此意,我們更應大力去訴說日蓮佛法所主張的人本主義哲學。 | ||
- | |||
- | |||
- | 森中:這次想繼續請池田先生為我們講解此人本主義佛法的教義真髓所在——御本尊。 | ||
- | |||
- | |||
- | 為廣宣流布而寫的御本尊 | ||
- | |||
- | |||
- | SGI會長:日蓮大聖人指出,圖顯御本尊作為「弘通法華之旌幟」。換句話說,就是為廣宣流布而圖顯御本尊。 | ||
- | |||
- | 大聖人於「覆日女書 其一」(別名:御本尊相貌抄)裏教示:「於茲,日蓮是何等不思議耶?龍樹、天親等,天台、妙樂等,猶所未顯之大曼荼羅,末法二百餘年之此際,始揭顯為弘通法華之旌幟」(御書1294頁)。 | ||
- | |||
- | |||
- | 〈白話〉由此可見,日蓮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人。連龍樹、天親等,天台、妙樂等也未曾顯示過的大曼荼羅,在入末法二百年過後的此時,首次作為弘通法華之旗幟而奉顯。 | ||
- | |||
- | |||
- | 大聖人一心為救濟末法民眾,堅忍大難,圖顯「為廣宣流布」的御本尊。而恪遵此精神弘通妙法的就是創價學會。 | ||
- | |||
- | 齊藤:也就是說,日蓮大聖人確立了「法體的廣宣流布」,而創價學會則實際從事「化儀的廣宣流布」(注3)。 | ||
- | |||
- | |||
- | SGI會長:從事這兩方面的挑戰,正是地涌的使命。為了更進一步理解御本尊的意義,這回想一邊拜讀「觀心本尊抄」的後半,一邊確認日蓮大聖人圖顯御本尊的深義。 | ||
- | |||
- | |||
- | 森中:「觀心本尊抄」的前半主題在於闡述如何「觀心」,後半則在於如何圖顯「本尊」,也就是闡述如何顯現因受持而得以成就觀心的御本尊。 | ||
- | |||
- | 文中先具體闡明日蓮大聖人所圖顯的御本尊相貌,然後指出此御本尊乃壽量文底下種之大法,再闡述地涌菩薩將於末法出現,以建立御本尊。 | ||
- | |||
- | |||
- | 虛空會儀式與南無妙法蓮華經 | ||
- | |||
- | |||
- | 齊藤:首先想請池田先生為我們講解,大聖人為什麼要以法華經的「虛空會儀式」來闡述御本尊之「相貌」? | ||
- | |||
- | |||
- | SGI會長:正確來說,大聖人是以「壽量品所說的虛空會儀式」來闡述御本尊的相貌。 | ||
- | |||
- | 壽量品以三種層次來闡明妙法的永遠性——佛的永遠性(本果妙)、眾生的永遠性(本因妙)、國土的永遠性(本國土妙)。正因為有壽量品這法理,才得以闡明永遠的大法——南無妙法蓮華經。 | ||
- | |||
- | |||
- | 森中:此即「三妙合論」(注4)。「觀心本尊抄」教示:「今本時之娑婆世界,是離三災(注5)、出四劫(注6)之常住淨土。佛過去既未滅,未來亦不生,於所化為同體,此即己心之三千具足、三種世間也」(御書265頁)。 | ||
- | |||
- | |||
- | 〈白話〉現在說出壽量品時所顯現的本來之娑婆世界,是指無三災(注5)無四劫的永遠淨土。佛乃永遠的存在,既非滅於過去,亦非生於未來。因此受佛化導的眾生其本質也一樣,是永遠的存在。此乃具足於己心的三千諸法、三種世間之法理。 | ||
- | |||
- | |||
- | SGI會長:壽量品的三妙合論使虛空會的意義更加明顯。即是說,虛空會象徵式的指出佛、眾生、國土皆為永遠的妙法當體。 | ||
- | |||
- | 大聖人以南無妙法蓮華經來顯現的永遠妙法,也就是說,永遠妙法貫通著全宇宙。 | ||
- | |||
- | |||
- | 齊藤:雖說是永遠之妙法,但因為無法用肉眼可見,所以釋迦在法華經中以虛空會這種超越現實與時空的世界來表現此法。 | ||
- | |||
- | |||
- | SGI會長:虛空會象徵性地表現出超越時空且擁有普遍價值的「永遠之法」、即「永遠之佛」。從虛空會的種種描寫當中亦能看出此事。 | ||
- | |||
- | 首先是描寫一座連天結地、聳立虛空的巨大寶塔(注8)。這座塔表現出永遠的妙法即「全宇宙的軸心」。 | ||
- | |||
- | |||
- | 森中:記得於《法華經的智慧》曾介紹過,日本的印度學者松山俊太郎氏在《蓮與法華經》一書中指出,從大地底下出現的多寶如來寶塔,是變化自印度古來傳承的蓮花莖〈指果托裡長滿種子的紅蓮莖梗〉。並說,此花莖就是「世界之軸」。 | ||
- | |||
- | 這座大宇宙的蓮華、多寶之寶塔,可謂宇宙的根本能源及力量的表徵。位於這上面的釋尊,就像普照天地的太陽。 | ||
- | |||
- | |||
- | 齊藤:受陽光與大地的恩惠,發芽、成長,最後開花結子,這些為數眾多的蓮華種子正是佛子的象徵,即一切眾生,尤其是指信受妙法的法華經行者、地涌菩薩。 | ||
- | |||
- | |||
- | SGI會長:虛空會的寶塔不僅被視為「世界的支柱」,宇宙根源的妙法,同時也象徵「大乘」,一種引渡人從地(現實)到天(理想)的「偉大交通工具」。它也代表以慈悲和智慧之光來教育佛子的太陽。 | ||
- | |||
- | |||
- | 森中:這等於是指主師親三德。 | ||
- | |||
- | |||
- | SGI會長:大聖人佛法教導,此根源妙法就是南無妙法蓮華經。此外,大聖人的名字「日蓮」兩字,正是象徵太陽和蓮華。 | ||
- | |||
- | 依照佛經所說,不管何時何地,只要教說法華經,多寶塔都會出現。這也象徵法華經是超越時空,且擁有普遍價值的。 | ||
- | |||
- | |||
- | 森中:也就是所謂的三變土田(注9)。意指,釋迦把十方世界聚集到一個廣大佛國土之中。此處既無對立,亦無分裂,能讓眾人從種種煩惱中獲得解脫。 | ||
- | |||
- | 這也是在教示,充滿苦惱的現實娑婆世界,將因法華經而轉化為幸福的樂土。 | ||
- | |||
- | |||
- | SGI會長:此外,過去佛的多寶如來,以及來自十方的分身諸佛,可謂是分別在證明妙法於時間與空間上的普遍性。 | ||
- | |||
- | 虛空會的三佛(釋迦、多寶、十方分身諸佛) 齊集,則表示各種佛皆以妙法為根本,乃一體的。 | ||
- | |||
- | |||
- | 齊藤:全部都是在暗示永恆的「法」。 | ||
- | |||
- | |||
- | SGI會長:然而,光是虛空會本身,只能表達出超越日常的永恆世界之莊嚴美妙,無法完全表現出「法」本身。因此壽量品才會說出三妙合論,以闡明妙法能涵蓋佛、眾生與國土。 | ||
- | |||
- | |||
- | 齊藤:在虛空會儀式上聽聞壽量品說法的人,必能領悟連貫自身與宇宙的永恆妙法。 | ||
- | |||
- | |||
- | SGI會長:法華經本門,經由虛空會儀式和壽量品說法,指出何謂永遠之「法」——南無妙法蓮華經。所以重要的是「法」,以及如何顯示此「法」。 | ||
- | |||
- | |||
- | 森中:假如把虛空會比喻成一個暗碼,那麼本門壽量品就如同讀解暗碼的索引,而暗碼的解答就是南無妙法蓮華經。 | ||
- | |||
- | |||
- | SGI會長:「觀心本尊抄」教示,南無妙法蓮華經乃「本門肝心」。 | ||
- | |||
- | 「此本門肝心之南無妙法蓮華經五字,佛猶未付囑文殊、藥王等,何況其以下乎?但召來地涌千界,說八品而付囑之」(御書265頁)。 | ||
- | |||
- | |||
- | 〈白話〉有關本門的肝心、南無妙法蓮華經五字,連文殊、藥王等大菩薩們也沒有獲得佛的付囑,更何況是他人。但佛卻召喚了無數的地涌菩薩,說出自涌出品第十五到囑累品第二十二為止的八品,然後付囑給地涌菩薩。 | ||
- | |||
- | |||
- | 釋尊在虛空會闡明了永恆根源之法就是南無妙法蓮華經。並說,此法乃釋尊自身滅後得以救濟全民眾之法。至此說法為止,釋尊已道盡一切,便將後事託付給將繼承一切的真正弟子。 | ||
- | |||
- | |||
- | 齊藤:這就是所謂的付囑。雖然有諸如被尊為法王子,與佛同樣備受尊敬的文殊師利菩薩,和在勸持品鄭重立誓將於佛滅後的惡世弘通妙法的藥王菩薩,以及其他許多優秀弟子,可是釋尊卻只付囑給地涌菩薩。 | ||
- | |||
- | |||
- | 森中:地涌菩薩只出現在法華經本門的涌出品第十五到囑累品第二十二之間的八品。 | ||
- | |||
- | 在這八品當中,釋尊不但召喚地涌菩薩,闡明了自身於久遠過去業已成佛的本地,同時也闡釋其久遠成佛的根本因,以及付囑地涌菩薩應於自身滅後弘通妙法。 | ||
- | |||
- | |||
- | SGI會長:釋尊在這八品當中已明確指出於其滅後應弘通何法,以及應由誰來弘通此法。 | ||
- | |||
- | 大聖人就是以獲得付囑的地涌菩薩之導師上行菩薩(注10)再誕的立場,直接闡明壽量文底之根源法——南無妙法蓮華經。並圖顯出御本尊,以此作為我們應信受的明鏡。 | ||
- | |||
- | 假如只教說南無妙法蓮華經,會令人難以理解其深遠意義,因此大聖人引用廣為人知的虛空會,來闡明南無妙法蓮華經的深義。 | ||
- | |||
- | |||
- | 森中:若單說示南無妙法蓮華經,那也只會被誤解為是指法華經的題名、或只是說應歸命(南無) 於法華經,而無法理解南無妙法蓮華經本身就是宇宙永恆的根源法。 | ||
- | |||
- | |||
- | SGI會長:若以本?來劃分,根源之法的南無妙法蓮華經是「本」,虛空會是「?」。兩者的關係是以?顯本。 | ||
- | |||
- | |||
- | 十界具足的曼荼羅 | ||
- | |||
- | |||
- | 齊藤:另外,從御本尊的相貌,也可看出大聖人是以法華經虛空會的儀式,來顯示南無妙法蓮華經的意義。 | ||
- | |||
- | |||
- | SGI會長:「觀心本尊抄」有具體闡述御本尊的相貌。 | ||
- | |||
- | |||
- | 森中:是的。其文是: | ||
- | |||
- | 「其本尊之體也,本師娑婆之上,寶塔居空,塔中妙法蓮華經左右,有釋迦牟尼佛、多寶佛,釋尊?士、上行等四菩薩,文殊、彌勒等為四菩薩眷屬,居末座;?化他方之大小諸菩薩,如萬民之處大地,仰見雲閣月卿;十方諸佛,處於大地者,表?佛?土之故」(御書265頁)。 | ||
- | |||
- | |||
- | 〈白話〉此本尊的外貌是,寶塔高掛在本師、永遠之本佛所住的娑婆世界上空;釋迦牟尼佛和多寶佛則並列於寶塔中的妙法蓮華經兩旁;上行等四菩薩成為釋尊的?士,文殊、彌勒等大菩薩作為四菩薩的眷屬,位居末座;?化他方的諸大小菩薩,如同萬民從大地仰望雲閣月卿(指貴族)。十方諸佛位居大地之上,這也就是在表現?佛?土。 | ||
- | |||
- | |||
- | SGI會長:如此,御本尊是以寶塔南無妙法蓮華經為中央軸,形成多重構造。此事於「覆日女書」也有記載。 | ||
- | |||
- | |||
- | 齊藤:是的。作為列席的眾生,大聖人於「觀心本尊抄」舉出釋迦、多寶和上行菩薩等四菩薩,以及?化的菩薩、十方諸佛。但於「覆日女書」裏,則舉出之外的聲聞和六道眾生,並闡明十界無數的眾生齊聚在御本尊裏(注11)。 | ||
- | |||
- | 由上述構圖可知,南無妙法蓮華經乃涵蓋所有眾生的大法。而全宇宙也以南無妙法蓮華經為軸心,被南無妙法蓮華經所支撐,形成了一片協調的世界。 | ||
- | |||
- | |||
- | SGI會長:御本尊中央的「南無妙法蓮華經」代表根源的真理。因為南無妙法蓮華經是生命和宇宙的軸心,所以大聖人以聳立在虛空會中心的寶塔來表現。 | ||
- | |||
- | 寶塔左右兩旁有釋迦佛和多寶如來兩佛,皆為顯示妙法蓮華經作用的佛。 | ||
- | |||
- | 多寶如來是過去的佛,代表永恆的真理,是智慧所尋找的對象──法。而釋尊則是現在的佛,代表能於現實悟得法的智慧。 | ||
- | |||
- | 兩者所代表的正是南無妙法蓮華經的兩面。 | ||
- | |||
- | 二佛並坐亦表示,真理與智慧一致,也就是境智冥合(注12)。 | ||
- | |||
- | |||
- | 森中:大聖人教示:「此境智二法是何物?但南無妙法蓮華經五字也」(御書1096頁)。 | ||
- | |||
- | |||
- | 齊藤:我覺得兩者也正好代表著?門所闡釋的永遠普遍真理(?門不變真如之理),以及基於真理,隨著現實的具體之緣所發揮出來的本門智慧(本門隨緣真如之智)(注13)。 | ||
- | |||
- | |||
- | SGI會長:這也是理所當然。 | ||
- | |||
- | 然而,重要的是不以釋迦、多寶為本尊。因為釋迦、多寶也是因南無妙法蓮華經而成佛的。所以一切要以成佛的根源法──南無妙法蓮華經為本尊。 | ||
- | |||
- | 此事從御本尊的相貌──於中央以大字書寫著南無妙法蓮華經,而釋迦、多寶則位於左右兩旁,亦可明知。 | ||
- | |||
- | |||
- | 森中:此外,上行等四菩薩則成為釋尊的?士。 | ||
- | |||
- | |||
- | SGI會長:悟得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佛,一定會實踐救濟萬人的菩薩行。四菩薩就是在表現佛的菩薩行。 | ||
- | |||
- | 上行、無邊行、淨行、安立行四者的名字都有「行」字,意指要於現實發揮各自所悟得的智慧,展開行動。 | ||
- | |||
- | 這些「最高的行動」、「無止境的行動」、「純潔的行動」、「不動搖的行動」,都是出自與妙法蓮華經一體而產生的無限生命力。 | ||
- | |||
- | |||
- | 齊藤:有關涌出品,御義口傳曾引用《輔正記》,將四菩薩劃分為常、樂、我、淨之四德波羅蜜(注14)。 | ||
- | |||
- | |||
- | SGI會長:亦可指永遠(常)堅固(我)、清淨(淨)幸福(樂)的境界。 | ||
- | |||
- | |||
- | 森中:大聖人於「生死一大事血脈抄」教示,地、水、火、風、空(天)之五大(構成萬物之五元素)力量,是源自「妙法蓮華經五字」的作用,以及「本化地涌之利益」(注15)。 | ||
- | |||
- | |||
- | SGI會長:地涌菩薩必將發揮生命本有的力量,以守護救濟一切眾生與世界。 | ||
- | |||
- | |||
- | 森中:此外大聖人還說,「文殊、彌勒等」?化大菩薩是四菩薩之眷屬。不知其意為何? | ||
- | |||
- | |||
- | SGI會長:這些菩薩代表著發揮生命本有力量時的種種具體作用。 | ||
- | |||
- | 文殊是智慧的象徵;彌勒的漢譯為「慈氏」,象徵「慈悲」。 | ||
- | |||
- | 其他諸如?化、他方之大小菩薩,大聖人說,這些菩薩不是位於虛空,而是位居地上。這也意含種種利他的實踐。也就是說,每個大小菩薩皆依現實情況而在從事各種如何救助眾人的具體行動。這類菩薩是無數的,雖然多到無法一一以文字書寫在御本尊裏,但嚴然具備著功德。 | ||
- | |||
- | |||
- | 森中:此外大聖人指出十方諸佛也是身在大地。十方諸佛皆屬釋尊的分身,是繼承釋尊的精神,分散在各地,應人們的機根而說教的應身佛。 | ||
- | |||
- | |||
- | SGI會長:從某方面來看,十方諸佛可謂象徵釋尊教說的片斷。將妙法這項完整的真理化整為零,視各人機根而宣說部分教導,可謂隨他意之說。 | ||
- | |||
- | |||
- | 齊藤:大聖人於「覆日女書 其一」,先舉出無數的十界眾生之後,再教示:「此等佛、菩薩、大聖等,以及序品列坐之二界八番之雜眾等,不遺一人,皆住此御本尊中,受妙法五字光明之所照,現本有之尊形,是云本尊也」(御書1295頁)。 | ||
- | |||
- | |||
- | 〈白話〉這些佛、菩薩、大聖等,以及在法華經序品說法時列坐的二界八番之雜眾等(注16),沒有一人不是住在此御本尊之中,受到妙法蓮華經五字之光明的照耀,而顯現出「本有之尊形」(注17)。這就是所謂的本尊。 | ||
- | |||
- | |||
- | SGI會長:這些齊聚到寶塔妙法跟前的十界眾生,一一代表著妙法的各種作用。他們受到妙法之光照射,顯現出自身乃妙法當體、其「本有之尊形」。如此各自發揮本色,證明妙法的豐富多姿,就是「自體顯照」(注18)。 | ||
- | |||
- | 例如,陽光通過三稜鏡,就會連續呈現出從紅到紫的各種顏色。 | ||
- | |||
- | 「陽光」是整體,而「各種顏色」則是光線折射的一部分。陽光具有無數的顏色,當照在物體上,部分顏色便會被吸收或反射,而呈現物體的各種顏色。 | ||
- | |||
- | |||
- | 森中:如果不是太陽光,就不會如此。 | ||
- | |||
- | 例如,高速公路的隧道燈(氯化鈉燈),即使拿三稜鏡來分解,也只會呈現黃色而已。因為所有被氯化鈉燈照到的物體都會呈現黃色,形成只有明暗之分的單色。 | ||
- | |||
- | |||
- | SGI會長:妙法是「能生的根源」,是孕生萬物的泉源,涵蓋著森羅萬象。 | ||
- | |||
- | 就是因為受到涵蓋一切的妙法光芒照射,所以萬物才會發揮豐富多姿的個性。 | ||
- | |||
- | 大聖人闡述了「妙之三義」(注19),即所謂「開之義」、「具足、圓滿之義」、「蘇生之義」。 | ||
- | |||
- | 當然,御本尊的功力也具有此三義。 | ||
- | |||
- | 御本尊擁有開啟萬人佛性的力量。 | ||
- | |||
- | 御本尊具有一切功德,也擁有包容各種機根的力量。 | ||
- | |||
- | 御本尊擁有能救濟任何惡業及悲慘的蘇生力量。 | ||
- | |||
- | 總而言之,御本尊是「活的法門」,擁有能活用一切的力量。 | ||
- | |||
- | |||
- | 森中:記得印度學者錢德拉(Lokesh Chandra)博士(注20)在與池田先生對談中,針對虛空會曾說:「以此寶塔為中心所舉行的虛空會,正顯示出法華經其獨自的法門。因為法華經教說,現在的佛釋迦,和久遠過去的佛多寶是平等無異。 | ||
- | |||
- | 即是說,永恒的真理和無量的福德,如今已顯現在一個生命中。而這也是應證了即身成佛的原理。 | ||
- | |||
- | 日蓮大聖人不只是用眼讀法華經,同時也親身體驗、實踐其教說。並以身證明題目五字實為直通成佛之道。 | ||
- | |||
- | 與其說多寶如來的塔闡明了法華經中的個別教義,不如說此塔強調了法華經整部教導與精神之卓越性。所以說,寶塔就是題目,也是經本身。」(「暢談世界哲學」連載第13回) | ||
- | |||
- | |||
- | SGI會長:博士的洞察實在高深。 | ||
- | |||
- | 寶塔象徵縱及三世,橫貫全宇宙的「法即佛」。 | ||
- | |||
- | 人們應仰望此寶塔,以其高處為目標,不斷力求上進。 | ||
- | |||
- | |||
- | 齊藤:有關塔的意義,日本的美學專家竹內敏雄氏曾說: | ||
- | |||
- | 「塔因為高高聳立,能讓仰望者的心靈昇華成純粹的精神,塔是擁有如此崇高的性格。」 | ||
- | |||
- | 塔亦可謂提升現實至理想的象徵。 | ||
- | |||
- | |||
- | SGI會長:寶塔自大地底層升起,高掛在娑婆世界的上空,這種情景也等於是說,寶塔誕生自世界的久遠根源,透過娑婆世界此現實世界,朝向未來,為實現其理念、理想。 | ||
- | |||
- | 釋尊一族的末裔、尼泊爾的沙基亞(Soorya B. Shakya)博士(注21)曾說:「虛空會儀式象徵佛的偉大境界。此儀式當中包含了『過去的十方世界』和『未來的十方世界』。能超越時空的就是『佛界』,如果人們能悟得虛空會裏所說的世界,便能產生無限的力量。」 | ||
- | |||
- | |||
- | 齊藤: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的沃羅布約瓦 (Margarita Vorobyova - Desyatovskaya)博士(注22)也曾說:「我認為壽量品想教說的是何謂與佛融合為一的境界。這是一種『超越時間』的概念。也就是說,此境界能化宇宙能源為自己的能源。而壽量品以『永恆性』來表現與宇宙一體的境界。」 | ||
- | |||
- | |||
- | SGI會長:虛空會是「超越時空的世界」。正因為它不是在歷史上的特定時間或場所召開,所以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參與虛空會。 | ||
- | |||
- | 當我們奉拜參照虛空會儀式所圖顯的御本尊,就能於「現在」與這永遠的宇宙生命成為一體,「就地」開啟得以俯視全宇宙的境界。 | ||
- | |||
- | 同時透過日日的勤行唱題,讓自己「現時、就地」參與永遠的虛空會儀式,讓寶塔之光綻放在自己本身與自己的生活、人生中。這也就是御本尊的偉大之處。壯大的生命宇宙將因而敞開,現實也將變為創造價值的世界。 | ||
- | |||
- | |||
- | 覺知根源之妙法 | ||
- | |||
- | |||
- | 齊藤:可見,御本尊圖顯了釋尊和一切佛皆應奉為本尊之根源妙法。 | ||
- | |||
- | |||
- | SGI會長:記得以前也曾經介紹過釋尊在成道時所吟頌的詩。詩中闡述,釋尊覺知到象徵根源妙法的太陽赫赫照耀在自身生命中,與自己成為一體,因而成佛。 | ||
- | |||
- | |||
- | 森中:是的。釋尊如此歌頌:「當熱心冥想的修行者粉碎魔軍而進入安詳境界,達摩(法)顯現在他身上,使他猶如照耀虛空的太陽。」 | ||
- | |||
- | |||
- | SGI會長:此外,據說釋尊在到達此悟得境界之前,因為覺知了緣起之法,和如何消滅起自無明的迷惘,而消滅了自身一切疑惑。這些皆因釋迦生命中顯現了「法」(達摩) (注23)、亦即根源的妙法。 | ||
- | |||
- | |||
- | 齊藤:可見消滅起自無明的迷惘,和顯現根源之妙法,是有著密切的關係。 | ||
- | |||
- | 釋尊說過:「見緣起者,見法也。見法者,見緣起也」(注24)。 | ||
- | |||
- | |||
- | SGI會長:起自無明的迷惘,就像刺在心胸的「一枝箭」,指由於基本的欲望,及維護小我的慾望所引起的生死流轉,是生自「無明」,也指「煩惱、業、苦之三道」(注25)、和六道輪迴。 | ||
- | |||
- | 起自無明的迷惘產生種種煩惱,累積種種惡業,使人重覆著苦惱的境界。消滅所有起自無明的迷惘,意指從根源斬斷這種流轉,消滅一切煩惱惡業,而關鍵就是要回歸根源之妙法。 | ||
- | |||
- | 此根源之妙法與「無明」成對比,就是指「法性」,即根源之悟得。 | ||
- | |||
- | 生死流轉緣起自「煩惱、業、苦之三道」,與此相對,成佛之道緣起自「法身、般若、解脫之三道」(注26)。 | ||
- | |||
- | 如此覺知根源之法(法身),發揮智慧(般若),從苦惱中獲得根本的解放(解脫),最後斷絕無始以來的久遠之生死流轉,就能到達常樂我淨(注27)的佛之境界。 | ||
- | |||
- | |||
- | 森中:「一生成佛抄」裏教示,若想斷絕生死流轉,則必須先觀「眾生本有之妙理」。也就是說,除了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外,別無他途(注28)。 | ||
- | |||
- | |||
- | 齊藤:大聖人於「始聞佛乘義」(注29)教示:「我等眾生自無始曠劫已來,具足此三道,今值法華經,三道即為三德也」(御書1020頁)。 | ||
- | |||
- | 該抄並引用《大智度論》的「變毒為藥」之譬喻(注30),闡述沈溺於煩惱、業、苦之三道的我等眾生,將因信受妙法,而獲得法身、般若、解脫之三德,而得以成佛(注31)。 | ||
- | |||
- | |||
- | SGI會長:只要能相信根源之妙法,己心中必能湧現妙法,讓自身的境界從根本產生變革。如此會消滅起自無明的迷惘,妙法將滋潤自身的生命,進而滲透到周遭的環境。世界會從根本發生變革,這就是御本尊的根本功德。 | ||
- | |||
- | |||
- | 森中:也就是說,在虛空會受到妙法光明照耀的十界眾生,或者陷於任何苦惱的眾生,都能因御本尊的功德,讓自身顯現妙法的當體而得救。 | ||
- | |||
- | |||
- | 顯佛真意的文字曼荼羅 | ||
- | |||
- | |||
- | 齊藤:大聖人在「觀心本尊抄」雖稱御本尊為「此佛像」(御書265頁),卻以文字的曼荼羅來圖顯御本尊,而非木像或畫像。 | ||
- | |||
- | 大聖人為什麼要以「文字」的曼荼羅來圖顯御本尊呢? | ||
- | |||
- | |||
- | SGI會長:大聖人在「木繪二像開眼之事」(御書489頁)指出,佛的主要特徵「三十二相」之中,在劃分色心二法時,只有「梵音聲」被視為屬於心法。可見用木像或畫像是無法完全表現出佛相的。 | ||
- | |||
- | 心是超越時間、空間,其範圍是無限的。何況是佛心,用繪畫、雕刻更是無法表達盡致。 | ||
- | |||
- | |||
- | 森中:想必大聖人認為,那看不到卻嚴然存在的永遠之「法」,實在難以靠視覺來表達,所以才會使用文字。 | ||
- | |||
- | |||
- | SGI會長:用繪畫或雕刻等方式來表現的話,看到的感受會因人而異。 | ||
- | |||
- | 人們往往會被眼前的「形象」所吸引,而容易疏忽其中所象徵的「真理」。 | ||
- | |||
- | |||
- | 齊藤:再說,看的人更會在意雕刻或畫像中的人物到底是男是女?是年輕或年老?是胖或瘦等等外表形象。 | ||
- | |||
- | |||
- | SGI會長:用雕刻或畫像等方式,實在很難表現出具永遠且普遍性的法。 | ||
- | |||
- | 御本尊是大聖人為萬人圖顯,也期待他們弘揚的「永遠之法、永遠之佛」。從大聖人用文字來表現這點,就可以了解到他的深遠用意。 | ||
- | |||
- | |||
- | 森中:的確,人們看到文字的時候,就會馬上想到「是誰寫的、是什麼意思」,也容易讓人聯想到「寫的人和他的心意」。 | ||
- | |||
- | |||
- | SGI會長:文字能引導人往「心」、「因」去探求。相形之下,畫、像則往往令人對「果」產生執著。 | ||
- | |||
- | |||
- | 森中:的確人們總是會被畫像或木像的精緻手工所吸引,反而不會深入探究作者的心意。其實就人類史來看,是從近世才開始關心美術品的作者是誰?一直到中世為止,許多藝術作品的作者都是籍籍無名的。 | ||
- | |||
- | |||
- | 齊藤:也就是說,木像、畫像所表現的是因果功德中的「果」,而且兩者只不過是屬於色心二法中的色法。 | ||
- | |||
- | |||
- | SGI會長:所以用木像、畫像是絕對無法完全表達出南無妙法蓮華經這具足一切因行果德之根本法。 | ||
- | |||
- | 色心二法當中,心是要靠言詞來表達的。 | ||
- | |||
- | 御書裏也有教示:「云言者,是心思之響,而顯作聲者也」(御書589頁)。 | ||
- | |||
- | 言詞可以通過文字記載而流傳。佛的心,以文字記載起來,就是經典。 | ||
- | |||
- | 文字是「心」的表徵,因此,經典的文字具有佛欲永遠救濟人民的作用。 | ||
- | |||
- | 大聖人教示:「佛是依文字度眾生也」〈佛是通過文字來救濟眾生〉(御書159頁)。 | ||
- | |||
- | 並說:「所詮,修多羅云者,文字也。文字是三世諸佛之氣命,乃天台之所釋」〈總之,修多羅(經)亦指文字。『文字是三世諸佛的命源』,天台大師如此闡釋〉 (御書402頁)。 | ||
- | |||
- | 又說:「已滅之梵音聲,還顯形成文字而利益眾生」〈(釋尊逝世)已經滅亡的佛聲,反而轉化為文字,利益眾生〉 (御書490頁)。 | ||
- | |||
- | |||
- | 齊藤:即是說,佛滅後,文字會變成佛的作用,救濟民眾。 | ||
- | |||
- | |||
- | SGI會長:可是大聖人在「木繪二像開眼之事」裏教說,即使用文字記載的經典,也有高低深淺之分。例如,有為了引導人們,視人的能力而說的「隨他意」經典,和直接道出佛真意的「隨自意」經典之分。 | ||
- | |||
- | 因此大聖人在「觀心本尊抄」的後半,提到於選定末法流通之本尊時,曾以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段,配屬於五重之中,以闡明佛的真意。也就是所謂的五重三段(注32)。 | ||
- | |||
- | |||
- | 己心十界之表現 | ||
- | |||
- | |||
- | SGI會長:大聖人觀得自身心中之根源妙法,而借虛空會圖顯出自身的生命宇宙,那就是十界具足的曼荼羅御本尊。 | ||
- | |||
- | 大聖人以「佛起大慈悲,為不識一念三千者,裹此珠於五字之內,懸於末代幼稚之頸」(御書273頁),作為「觀心本尊抄」的結論。 | ||
- | |||
- | 也就是說,大聖人把成佛的根本種子圖顯成事之一念三千、南無妙法蓮華經的御本尊,賜予全世界的人們。 | ||
- | |||
- | 我們由於信受此御本尊,而能實際覺知己心之妙法。 | ||
- | |||
- | 戶田先生針對虛空會儀式曾說:「我們的生命裏,冥伏著所謂佛界此非常不可思議的生命。這股生命力既是無法想像,亦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但是卻能具體顯現在我們的生命體上。而闡述冥伏在我們生命裏的佛界也能具體顯現於現實的,就是寶塔品的儀式。」 | ||
- | |||
- | 我們本身本是一座莊嚴的寶塔——可是人們卻很難看到這真實的一面。能認清寶塔的真實,是謂「見寶塔」,而用來觀察此真實的「鏡子」則是寶塔品的儀式。 | ||
- | |||
- | 但是時至佛滅後的末法,正法又已頹廢,人們已無法認清虛空會所象徵的意思。 | ||
- | |||
- | 因此大聖人透過寶塔品的儀式,圖顯御本尊,作為「明鏡」來觀根源之法──南無妙法蓮華經。 | ||
- | |||
- | 如同寶塔的儀式,御本尊能顯現具備在每一個人身上,甚至整個國土的佛界。 | ||
- | |||
- | 末法的我們,若以御本尊為鏡子,信受自身也是擁有與御本尊同樣的生命宇宙,便能開顯御本尊所蘊含的廣大無邊之功德。同時也能從根源解決一切苦惱,奠定永不崩潰的幸福。 | ||
- | |||
- | |||
- | 齊藤:此實踐的要諦,就是受持即觀心。上回池田先生也說過,受持的核心在於「不惜身命的信心」。 | ||
- | |||
- | |||
- | 拯救「鬥諍之時」的大法 | ||
- | |||
- | |||
- | 森中:「觀心本尊抄」最後的內容闡述地涌菩薩的出現和建立御本尊。 | ||
- | |||
- | 「此時,地涌千界出現,以本門釋尊為?士,應立一閻浮提第一之本尊於此國,雖月支、震旦,從未有者也」(御書272頁)。 | ||
- | |||
- | |||
- | 〈白話〉此時,地涌菩薩出現,於此國建立以本門釋尊為?士的一閻浮提第一之本尊。就連月支(印度)、震旦(中國)也從未出現過此本尊。 | ||
- | |||
- | |||
- | SGI會長:當然日蓮大聖人就是本文所說的地涌菩薩的先驅,而大聖人建立了御本尊。 | ||
- | |||
- | 基於此意,大聖人所說的「此時」的「時」,就很重要。大聖人曾引用傳教大師的闡釋(注33)說,此時乃「鬥諍之時」。 | ||
- | |||
- | 就大聖人在世當時而言,則「指今之自界叛逆、西海侵逼之二難也」(同上頁)。 | ||
- | |||
- | |||
- | 齊藤:二難都是「立正安國論」所予言的難。自界叛逆難正是指,執筆「觀心本尊抄」前一年1272年(文永9年)所發生的二月騷動(北條時輔之亂)。而他國侵逼難則指,本抄所說的「西海侵逼(侵略)」,也就是蒙古襲來。 | ||
- | |||
- | |||
- | SGI會長:地涌菩薩出現於「鬥諍之時」,建立御本尊,光從這件事實來看,就足以證明佛法是為了民眾幸福與和平而說的。 | ||
- | |||
- | 爭鬥會帶來雙重的殘虐。一是直接危害生命,一是撕裂人心,斬斷人與人的情誼。總而言之,爭鬥是惡魔之所為,會破壞人類生命本有的宇宙──和諧融合。 | ||
- | |||
- | 戰爭既悲慘,又殘酷。 | ||
- | |||
- | 於此「鬥諍之時」,地涌菩薩為了救濟全民眾,建立了御本尊。 | ||
- | |||
- | 剛才雖已探討了有關御本尊的相貌與虛空會的關係,在此想再次確認一下。 | ||
- | |||
- | 御本尊中容納著所有十界眾生,而虛空會則是將所有在場的眾生一人不漏地容納進虛空會中。 | ||
- | |||
- | 反觀爾前權教,不是厭惡九界,就是捨棄六道,拋棄二乘,最後連菩薩也棄之。法華經卻正相反。 | ||
- | |||
- | |||
- | 森中:也有宗教只願意救濟「選民」。 | ||
- | |||
- | |||
- | SGI會長:御本尊的相貌顯示出萬人的平等尊嚴。御本尊擁有能協調融合任何分裂、對立的力量。同時也擁有能救濟最痛苦的六道眾生的力量。 | ||
- | |||
- | 顯現這些力量的就是地涌菩薩。 | ||
- | |||
- | 正如「終結須待勝負決定以外,此災難將難望終止」(御書1037頁)此文教示,在魔性與佛性這場戰爭中,地涌菩薩非勝不可,這就是地涌的使命。 | ||
- | |||
- | 如果地涌菩薩不戰勝惡的話,世界就會永遠墮入惡循環。戰勝惡,法性才得以顯現,善惡不二的和諧世界才得以呈現。 | ||
- | |||
- | |||
- | 齊藤:御本尊裡也有提婆達多的名字,是否表示「要戰勝魔性」? | ||
- | |||
- | |||
- | SGI會長:沒錯。提婆達多被認為是因為不相信人、嫉妒、傲慢、憎惡,而活生生地墮入地獄。普通的宗教必認為,與教祖敵對並想奪他的命,那就永遠別想得救。 | ||
- | |||
- | 可是法華經的慈悲光明卻普照到受地獄煎熬的提婆達多。 | ||
- | |||
- | 齊藤:法華經序品第一有說,釋尊眉間所發出的白毫之光,如同一座探射燈,不但可以照耀十方世界,同時也能照至無間地獄。 | ||
- | |||
- | |||
- | SGI會長:「御義口傳」指出,此白毫之光明即為南無妙法蓮華經。因為此光明可以照耀十界的各界,所以大聖人教示「十界同時成佛也」(御書743頁)。 | ||
- | |||
- | 又說:「『下至阿鼻地獄』之文,是佛放光,為使提婆成佛耳。日蓮推知如是」(御書744頁)。 | ||
- | |||
- | |||
- | 森中:大聖人教示說,題目之光能照射至無間地獄,使人即身成佛,這是由於題目的回向力量。 | ||
- | |||
- | 然而這會令人產生一個疑問,難道釋尊原諒了提婆達多的惡行? | ||
- | |||
- | |||
- | SGI會長:釋尊徹底斥責了提婆達多的惡,此事乃不容置疑。 | ||
- | |||
- | 事實上,痛斥惡人,才能使他覺醒。因為惡人聽了妙法的正義之聲,才能搖醒沈睡其心中的佛性。可是,惡人的心被如岩石般堅厚的無明所覆蓋,軟弱的聲音是聽不進去的。應用嚴厲的斥責,才能摧毀這塊岩石,顯現出佛性。 | ||
- | |||
- | |||
- | 齊藤:一直迫害不輕菩薩的四眾就是這類惡人。大聖人於「撰時抄」教示(注34),不輕菩薩即使被迫害,也持續禮拜他人,直到四眾產生悔意。所以說,不輕菩薩對惡人的禮拜,等於是在譴責惡。 | ||
- | |||
- | |||
- | SGI會長:不輕菩薩持續奮戰,最後戰勝了。 | ||
- | |||
- | 正義如果沉默,惡就會更加猖獗。唯有不斷譴責惡人,讓惡人本身產生悔意為止,這才叫慈悲。 | ||
- | |||
- | |||
- | 森中:日本人就是不瞭解這一點,誤解寬容的意思,認為「已經譴責夠了,算了吧」。 | ||
- | |||
- | 提婆達多也是因為釋尊毫不妥協地徹底斥責,方使他產生悔意。 | ||
- | |||
- | 可是從剛才提到的「撰時抄」內容可知,提婆由於惡業深重,只唱奉了「南無」二字,便墮了入無間地獄(注34)。所以釋迦把妙法的光明照射到無間地獄去。 | ||
- | |||
- | |||
- | SGI會長:御本尊不是只描寫與釋尊敵對,萬惡不赦而墮入苦腦深淵的提婆達多,而是主要描繪一個因受妙法光明普照而成為地獄界的妙法使者,達成其調和地獄界之使命的提婆達多。 | ||
- | |||
- | 剛才也談到「妙之三義」,日蓮佛法的御本尊具有各種宗教所追求的、根源之調和力量。 | ||
- | |||
- | 因此大聖人才會在最黑暗的「鬥諍之時」圖顯出御本尊。 | ||
- | |||
- | |||
- | 齊藤:尤其在這塊既是廣宣流布原點也是起點的日本之地,「廣宣流布」和「鬥諍」是有著深厚的關係。 | ||
- | |||
- | 大聖人於蒙古來襲這日本從未曾經歷過的恐慌時期下,圖顯了御本尊。 | ||
- | |||
- | 創價學會又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日本前所未見的鬥諍時代下誕生。戶田先生在戰後一片荒廢下,疾呼誓必弘通妙法。其弘通的核心,也就是御本尊。 | ||
- | |||
- | 戶田先生是秉承牧口先生的誓願,決意以此妙法拯救於戰後飽嚐痛苦的民眾。 | ||
- | |||
- | |||
- | SGI會長:所以說,戶田先生的廣宣流布一切原點,都是從御本尊出發的。而廣宣流布的黎明是始自戶田先生出獄之日、七月三日深夜,地點是恩師的房間。 | ||
- | |||
- | |||
- | 森中:記得池田先生在小說《人間革命》第一卷的「黎明」裏,如此寫道: | ||
- | |||
- | 「戶田城聖在黑簾遮蔽的二樓房間裏,端坐在佛壇前。空襲下寂靜得令人毛骨悚然的氣氛,包圍著四周。他先把?葉含在嘴裏,再把常住御本尊慢慢地拿下來。然後摘下眼鏡。 | ||
- | |||
- | 他將御本尊拿到面前,貼近臉龐,一個字一個字地看。 | ||
- | |||
- | ——的確如此,沒錯,完全就像那時的情景。 | ||
- | |||
- | 他在心裏呢喃著,發現到在獄中所體會到的不可思議的虛空會儀式,完全書寫在御本尊裏。他內心充滿喜悅,涕泗滂沱。他的手在顫抖著,而心裏卻清楚地在吶喊: | ||
- | |||
- | ——御本尊!大聖人!戶田一定會去實踐廣宣流布。 | ||
- | |||
- | 他感覺到心裏散發著白熱的火花,正熊熊地燃燒著。這是任何力量也無法熄滅的明燈。此明燈,超越他本身的意志而燃燒著。為實現廣宣流布,永不熄滅的黎明之燈,此時,在戶田城聖的心中點燃。」 | ||
- | |||
- | |||
- | SGI會長:有關這一天的情景,我聽戶田先生說過好幾次。恩師說,他當時領悟之後,實在心喜若狂。 | ||
- | |||
- | 日蓮大聖人滅後七百年間,誰都無法完成的擴大御本尊流布原點,就是在這裏。 | ||
- | |||
- | 因為戶田先生立下了「要以這御本尊救濟民眾」的誓願,日蓮大聖人的精神才得以弘揚到世界各地。 | ||
- | |||
- | 如「觀心本尊抄」的結論,御本尊是御本佛的慈悲當體。 | ||
- | |||
- | 若不去實踐廣宣流布,即使奉拜御本尊,也不可能感應到真實之佛的偉大慈悲。 | ||
- | |||
- | 當下定「與日蓮同意」、「日蓮一門」,與大聖人一樣的廣宣流布決意時,此人將流淌著如滔滔大河般、大聖人的偉大慈悲。 | ||
- | |||
- | 御本尊的功力既是無限,也是無止盡的。其無量無邊的廣大功德,與至今大家所獲得的功德,是無法相比擬的。 | ||
- | |||
- | 御本尊最大的功德,就是能轉換人類的宿命。而能導引出此功德的,就是創價學會的信心。 | ||
- | |||
- | 如今擴展到世界185個國家、地區的地涌菩薩同志,正沐浴著御本尊馥郁芳香之功力,努力拭除覆蓋在地球上的無明。 | ||
- | |||
- | |||
- | (待續) | ||
- | |||
- | |||
- | 注1.「日蓮慈悲曠大,南無妙法蓮華經,萬年之外,必流布至未來而無盡。有為日本國一切眾生開盲目之功德,遮斷無間地獄之道」(御書348頁) | ||
- | |||
- | 注2.【湯因比博士】:阿諾爾德‧J‧湯因比。1889年~1975年。英國歷史學家、文明史學家。歷任倫敦大學、王立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其代表作《歷史的研究》十卷,帶給各界極大的影響。 | ||
- | |||
- | 注3.「觀心本尊抄」云:「當知,此四菩薩,現折伏時,為賢王以誡責愚王;行攝受時,為僧而弘持正法」(御書272頁)。針對此御文,日寬上人在本抄文段中闡述,此文有二義,一是依大聖人的「法體之折伏」,一是依在家的「化儀之折伏」。二義皆代表地涌菩薩的言行。 | ||
- | |||
- | 注4.【三妙合論】:天台大師曾於《法華玄義》闡明此論。意指,法華經本門十妙中的第一本因妙、第二本果妙、第三本國土妙,皆是為配合壽量品而說的。此三妙不但明示了佛的因位修行(九界)、果德(佛界),與所住國土,同時也具體說明何謂佛的真實相貌與事之一念三千。 | ||
- | |||
- | 注5.【三災】:古印度世界觀所說的,發生於時代大轉換末期的三種災害。有分,世界各地所發生的小三災(飢饉、刀兵、疾疫),以及足以破壞世界整體的大三災(火災、水災、風災)。 | ||
- | |||
- | 注6.【四劫】:四種時間的區分。一個世界可劃分為四期(成、住、壞、空),亦即歷經成立、流轉、破壞,至下一個世界的成立。 | ||
- | |||
- | 注7.【己心之三千具足、三種世間】:法華經本門所闡明的娑婆即寂光法理,不但使佛國土得以確定,同時三世間中的國土世間也得以具全十界;如此加上至今所說的十界互具、十如是,三千世間(如是)便得以齊全。因為眾生己心中已具備此三千,故稱「己心之三千具足、三種世間」,事之一念三千亦得以闡明。 | ||
- | |||
- | 注8.【巨大寶塔】:法華經寶塔品云:「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涌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五千欄盾、龕室千萬。無數幢幡以為嚴飾,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法華經並開結399頁)。 | ||
- | |||
- | 注9.【三變土田】:法華經見寶塔品有言:釋尊曾三度改變國土,化為一個淨土。 | ||
- | |||
- | 注10.【上行菩薩】:法華經從地涌出品所說的,響應釋尊之呼籲,從大地湧出的無數地涌菩薩之首者。上行菩薩在神力品被釋尊付囑,應於其滅後弘通妙法。 | ||
- | |||
- | 注11.「首題五字懸於中央,四大天王坐於寶塔四方,釋迦、多寶、本化四菩薩並肩;普賢、文殊等,舍利弗、目連等,屈坐。日天、月天、第六天魔王、龍王、阿修羅,其外,不動、愛染,分列南北兩方。惡逆之達多、愚癡之龍女,據一座;奪三千世界人壽命之惡鬼,即鬼子母神、十羅剎女等,加之日本國守護神之天照太神、八幡大菩薩、天神七代、地神五代之眾神,以及大小神祇等,體之神均在列,其餘,用之神豈有遺漏之理」(御書1294頁) | ||
- | |||
- | 注12.【境智冥合】:意指,所觀的對象(境),與觀此對象的智慧(智),深深融和。 | ||
- | |||
- | 注13.「御義口傳」的文始,針對南無妙法蓮華經的南無(歸命)曾說:「又云歸者,歸於?門不變真如之理;命者,命於本門隨緣真如之智也。歸命者,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御書739頁)。 | ||
- | |||
- | 注14.「輔正記之九云:『經有四導師者,今表四德。上行表我,無邊行表常,淨行表淨,安立行表樂……』。」(御書784頁)。 | ||
- | |||
- | 注15.「火以燒照為行,水以淨垢為行,風以拂塵為行,又以為人畜草木之魂為行,大地以生草木為行,天以潤物為行。妙法蓮華經五字亦如是,本化地涌之利益是也」(御書1407頁)。 | ||
- | |||
- | 注16.【二界八番之雜眾】:以聽眾身分列席法華經序品第一的說法之座者。二界是指欲界與色界。八番則指,1.欲界眾2.色界眾3.龍王眾4.緊那羅王眾5.乾達婆王眾6.阿修羅王眾7.迦樓羅王眾8.人王眾。 | ||
- | |||
- | 注17.【本有之尊形】:生命本有的尊貴相貌。 | ||
- | |||
- | 注18.【自體顯照】:以佛的智慧為對境,光顯萬法之體。亦指,境與智,合為一體的境智冥合之相。 | ||
- | |||
- | 注19.【妙之三義】:「法華經題目抄」教說,妙法蓮華經之妙字,含有「具足、圓滿」、「開啟」、「蘇生」之三義。「具足、圓滿」之義是指,法華經的題目為萬物的根源,包含了一切功德。「開啟」之義是指,唱奉題目乃打開妙法功德寶庫之鑰。「蘇生」之義指,由於妙法功德,讓被認為無法成佛者亦能成佛。 | ||
- | |||
- | 注20.【錢德拉博士】:生於1927年~。印度文化國際學會理事長。其父為梵語權威、拉格維拉(Dr.Raghuvira)博士。擁有以佛教為首的廣泛知識,著作多種。 | ||
- | |||
- | 注21.【沙基亞博士】:1999年歿,享年74歲。為尼泊爾睿智代表。特里布班大學(Tribhuvan University)前副校長。 | ||
- | |||
- | 注22.【沃羅布約瓦博士】:1944年~。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聖彼德斯堡支部抄本室主任。 | ||
- | |||
- | 注23.「當達摩(法)顯現在專心冥想的修行者身上時,他的一切疑惑將會消失。因為他知道緣起之法」,「當達摩顯現在專心冥想的修行者身上時,他的一切疑惑將會消失。因為他知道各種緣是如何消滅」。 | ||
- | |||
- | 注24.於《中部經典(Majjhima Nikaya)》、《相應部經典(Samyatta Nikaya)》皆記有:「見法者,見我(佛)也。見我者,見法也」。此外於《中論註,明句論(Prasannapada)》也記有:「見緣起者,見法也。見法者,見佛也」。 | ||
- | |||
- | 注25.【煩惱、業、苦之三道】:煩惱道、業道、苦道。意指由煩惱生業,由業生苦,再由苦生煩惱,如此像圈子般,接續反覆六道迷惘生死的狀態。 | ||
- | |||
- | 注26.【法身、般若、解脫之三道】:佛所具備的三種德相。法身是佛所證得的真理;般若是悟得真理之智慧;解脫是指從根源解放生死苦惱的狀態。 | ||
- | |||
- | 注27.【常樂我淨】:佛的生命中所具備的四德波羅蜜。1.常指,佛性本是恆常,不變不改2.樂指,超越苦惱的安樂境界3.我指,佛性乃自身之根源、真實4.淨指,清淨,遠離迷惘、錯誤行為。 | ||
- | |||
- | 注28.「夫欲思止無始之生死,此度決定證無上菩提,須觀眾生本有之妙理。眾生本有之妙理者,妙法蓮華經是也。故唱奉妙法蓮華經,則是觀眾生本有之妙理也」(御書404頁) | ||
- | |||
- | 注29.【始聞佛乘義】:日蓮大聖人於1278年(建治4年)2月,從身延寄給下總國中山(現日本千葉縣市川市)富木常忍之信。信中首次闡明聽聞佛乘(達到成佛之教導)的妙法之意義與功德。 | ||
- | |||
- | 注30.【「變毒為藥」之譬喻】:《大智度論》第100卷有云:「如大藥師,能以毒為藥」。天台大師於《法華玄義》引用此文,譬喻被諸經視為永不得成佛的二乘,也能因法華經的功力而獲得成佛的記別。 | ||
- | |||
- | 注31.「龍樹菩薩,釋妙法之『妙』一字,云:『譬如大藥師,能以毒為藥』。云毒者何物?我等煩惱、業、苦之三道也。藥者何物?法身、般若、解脫也。能以毒為藥者何物?變三道為三德耳。天台云:『妙名不可思議』,又云:『夫一心……不可思議境,意在於此』。云即身成佛者,此是也」(御書1020頁) | ||
- | |||
- | 注32.【五重三段】:日蓮大聖人於「觀心本尊抄」,先將諸經典分為五重,再各分為三段——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以明示佛教的真髓乃在法華經壽量品文底。計分為:一代一經三段、法華一經十卷三段、?門熟益三段、本門脫益三段、文底下種三段。 | ||
- | |||
- | 注33.「語代則像終末初,尋地唐東羯西,原人則五濁之生、鬥諍之時。經云:『猶多怨嫉,況滅度後』,此言良有以也」」(御書272頁) | ||
- | |||
- | 注34.「彼輕毀大慢之比丘等,其始雖以杖木毆打不輕菩薩,其後則合掌而悔其失。提婆達多使釋尊之佛身出血,臨終之時仍唱「南無」,若能唱及「佛」字,則可免墮地獄,以罪業深重但唱得「南無」,不及「佛」字。今、日本國之高僧等,雖亦欲唱南無日蓮聖人,殆亦僅及南無而止乎?可憫、可憫!」(御書30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