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1屆「SGI之日」紀念倡言-為了持久和平的全球運動
|
•發展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對話,以期達成一個凍結核武器生產的協議,
作為全面廢除核武器的第一步。
•一項建立「亞洲太平洋和平文化組織」的計劃。
•舉行「亞洲太平洋地區首腦會議」。
•盡早舉行韓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之間的最高首腦會晤。
國際創價學會的目的是根據佛教哲學在世界各國為和平建
立一個牢固的基礎。在這一歷史背景之下,並值此國際創價學
會成立十一周年之際,我要為在現實社會實現平安,在全世界實
現永久和平而重新闡明「立正安國」的含義。
為了這一目的,我尊敬的恩師、創價學會第二任會長戶田城
聖於1957年發表了反對原子彈的聲明,並號召世界上的年輕人
在這面大旗下前進。從那時起,二十九年過去了。去年,我們慶
祝了創價學會成立五十五周年,同時也慶祝了國際創價學會成
立十周年,在夏威夷和廣島舉辦的世界和平青年文化節上,我們
還為學會的成立舉行了紀念活動。
我認為,在廣島舉行的第六屆世界和平青年文化節不僅為國
際創價學會第一個十年畫了一個完滿的句號,而且為再次召集國
際創價學會的成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此次集會之目的,在
於掀起一個世界範圍的禁止核武器的運動,此乃戶田先生之意願。
我相信,今天這一國際創價學會成立十一周年的日子對於
我們重新思考國際創價學會如何開始它成立之後的第二個十年
是一個理想的機會。我深切期望國際創價學會的全體成員和我
一起信心十足地邁向我們的下一個十年,獻身於世界持久和平
這一遙遠而又崇高的目標。
促進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對話
為了世界和平,在過去幾年裡,我利用每一個機會強調蘇美
兩國最高首腦會晤的重要性。1981年5月,我第三次訪問蘇
聯,在與前蘇聯總理提科諾夫會見時,我向蘇聯領導人呼籲說:
如果蘇聯和美國領導人之間能舉行有意義的會談,那麼全人類
將感到何等舒心和歡暢,會談地點可設在比莫斯科更適宜的瑞
士或其他相宜的地方。
後來,在1983年國際創價學會成立八周年紀念日和去年國
際創價學會成立十周年紀念慶典中,我都提出建議,呼籲立即舉
行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最高首腦會晤。對這兩位世界領導人之
間的坦誠交流的重要意義,我怎樣估計也不會過高。尤其在這
一關鍵的歷史時刻,會談將使雙方理解對方想什麼,知道對方希
望為本國成就什麼事業。我深信,雖然這樣一個會晤意味著雙
方必須克服極大的障礙,但這一會晤必將產生大膽的思想和行
動,雙方可以以這種大膽的思想和行動來打破他們所面臨的僵
局,為進一步的勇敢抉擇舖平道路。
由於這些原因,我們必須為蘇美兩國去年最終舉行了最高
級首腦會晤而歡欣鼓舞。雖然此次會談的實質性成果還得根據
兩個超級大國未來的行動進行評價,我還是要為蘇美兩國領導
人的直接會晤所帶來的遍及全世界的緩和氣氛而熱烈歡呼。我
們絕不能低估這一令人樂觀和充滿希望的氛圍及對和平有利的
環境,這一氛圍和環境完全是由他們的會談創造的。
近年來,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對峙是如此緊張,以至於人們稱
其為「新的冷戰」。作為激烈的核軍備競賽的一個結果,核武器
作為「可使用的武器」,其體積被制作得越來越小,我們還聽到
「核先發制人綜合症」這類不祥言語在那些日子裡經常流行。
1981年8月,在夏威夷舉行的第二次國際創價學會大會上,我
強硬地批評了當今核戰略的不仁道和危險性。
這一流行的危險趨勢使去年蘇美最高會晤之後發表的聯合
聲明更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聯合聲明中,兩個超級大國的領
導人一致同意,核戰爭不可能取得勝利,也絕不能打核戰爭;他
們還強調制止他們之間任何戰爭的重要性,無論是核戰爭還是
常規戰爭;他們還同意,他們無意尋求獲取軍事優勢。我一貫堅
持美蘇兩國領導人之間進行對話的必要性,這主要是因為我想
聽到兩位世界領導人向世界重坤他們為了人類要避免戰爭的保
證,包括核戰爭。只有當兩國領導人採取負最後責任的立場,這
一保證才是有意義的。確實廠這一會談為世界和平照亮了前景,
便全球許多人的心中充滿希望。
更令人興奮的是,1月15日戈爾巴喬夫提出了一個分步驟
(分為三步)使世界在本世紀末之前擺脫核武器威脅的計劃。在
核裁軍領域己經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進展,如美國里根總統對蘇聯
建議的積極反應。對此,我們必須表示真誠的歡迎。
美國著名的和平活動家哈羅德•維倫斯反對把核武器造成
的困境留給專家來解決。他說:「專業知識的神話只能是一個神
話,要使用科學技術才能制造氫彈,而只需常識就可知道什麼時
候氫彈太多了。現在需要的工是常識。」我們可以以人類意識和
智慧來代替「常識」。從「常識」角度看問題•對於那些居於最高
領導地位、負有重大責任的人來說,比對於專業人員和科學家來
說,容易得多。再者,由於他們的地位,他們其有與「常識」之載
體---人民大眾---聯係的渠道。如果能溝通無數條這樣的渠
道,世界和平運動的浪潮就可以越過國家和民族利益的界限。
就蘇聯和日本之間的關係而言,這種關係近年來是絕
對冷淡的---蘇聯外交部長謝瓦爾德納澤遵從總書記戈爾巴喬
夫的意志於今年對日本進行的訪問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且,
會談的成功標志著戰後兩國關係根本轉變的可能性,其中包括
有希望締結一項和平友好條約。
在1983年國際創價學會成立八周年的時候,我提出一項建議,
呼籲建立一個「制止核戰爭中心」,其工作人員由來自美國和蘇聯的
專家擔任。我要對去年美蘇聯合聲明中的一項協定表示歡迎,這項
協定是要建立一個減少戰爭危險的中心,旨在對減少核戰爭危險之
方法進行專業研究。如果制止核戰爭的承諾是真誠的,那麼採取實
際步驟制止意外的核戰爭的發生就是極為蔑要的。
但是,我對美蘇關係的今後一段時期並不過於樂觀。我像
以往一樣清醒地認識到,雖然人們大談「新起點」,我們仍然必須
嚴肅關注超級大國如何進行實際活動。人們特別焦慮的是這樣
一種危險,即,當裁軍談判正在進行的時候,外層空間的軍事化
可能成為一個既成事實。尤其是從過去兩個大國之間聲名狼藉
的限制新式武器的會談歷史來看,這一無法預料的事件是非常
危險的。
最關鍵的考驗將是美蘇之間定於今年和I98'@年舉行的最
高首腦會晤。我希望在這一會談中,兩國領導人就凍結核武器
生產的措施達成協議,以作為廢除核武器的前提條件。這一前
提條件應是大幅度削減核武器的起點。
在此,我不必舉限制戰略武器會談的例子,它僅僅是一個名
義上的裁軍會談;當雙方就控制核軍備舉行會談的時候,雙方都
沒有實際地提出裁減核武器。我們再也不允許在保持核力量平
衡的藉口之下簡單地維持現狀。我們唯有真誠地希望美蘇之間
的對話將達到一個新的階梯,在這一階梯上要全面禁止核武器
試驗。宣告全面禁止核試驗對於核不擴散條約簽署國---無核
國家---來說將是最好的消息。我們必須再次提醒美國和蘇聯
兩國的領導人,世界上向往永久和平的全體人民正在密切注視
著他們的行動。我們唯有希望兩位世界領導人為締結一項新的
限制外層空間軍事活動的條約而開闢一條道路。
當然,不能把爭取世界和平的使命僅只留給美國和蘇聯來
完成。我們全都有使命為重建破碎的和平而設計並提供一些方
法,現在這一事業比任何時候都更要求大膽的首創精神,這種首
創精神不能被狹隘的民族利益的思考所拘囿。
開闢新的文明視野
今天,當我們走近與21世紀的交接點的時候,我們對於國
際社會所發生的深刻的結構變化必須充滿堅定的信心。我們可
以感到由人民所發起的反對核武器、反對戰爭運動的高漲。這
一運動正超越國界,預示著一個「人民的新時代」的到來。追求
和平、保護人權和自然環境、爭取廢除核武器、消除世界的飢餓
和貧困的群眾運動正方興未艾,它代表了一個可協助政府和國
際組織的重要的組織力量。這一運動的意義怎樣估計也不會過
高。全世界人民應更深刻地意識到是人民的力量改變了歷史。
要求這種深刻意識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我完全同意著名國際時事評論家諾爾曼•卡曾斯的觀點,他
最近寫道:「如果存在的力量再也不能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要
能源,那末,如果人類社會還要延續和運轉的話,其他的某種東
西就特代替它的位置。必然產生的新力量是由人類意志代表的
力量 輿論的力量。從這一力量中產生出為人類社會建立一
個避風港的動能。」
1986年被聯合國指定為國際和平年。我想這意味著,每一
個人都應做出特殊的努力,為制止戰爭、建立世界和平貢獻出他
們的才幹,並把這些思想、知識付諸行動。
在世界和平年之始,聯合國秘書長加維葉•佩雷斯•德奎利
亞爾在他的就職演說中向世界人民發出呼籲:「是為所有國家的
未來利益行動起來的時候了,我們要以和平所要求的眼光和耐
力開展行動。」國際刨價學會的最終目的在於根據佛教教義實現
世界和平,對此,我無需重申。正如國際創價學會基本政策所規
定的那樣,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根據日蓮正宗佛教的創立者日蓮
大聖人的教義實現永久的和平,促進人類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這一教義清楚地闡明了人類生命尊嚴的重要性。
國際創價學會的成員亦決心為全人類的幸福和世界的繁榮
而努力工作,同時,強烈反對使用任何武力和強迫政策,支持聯
合國憲章的精神,主動地與聯合國的計劃進行合作,以維護世界
和平、廢除核武器、實現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
從時代發展的潮流來考慮,聯合國把今年取名為國際和平
年是非常適宜的。和平年的活動內容分為三項:和平和裁軍、和
平和發展、為生活於一個和平的世界做準備。在此,我要重申,
我們完全支持這些崇高目的。
據去年聯合國公布的統計數字,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
來,有2000萬人在大約150次軍事衝突中喪生。這一數字超過
了那次世界大戰中士兵死亡的數字。雖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
來再也沒有發生過這種世界大戰,但我們必須面對2(沉萬人已
做了連續不斷的地區衝突的犧牲者這一嚴酷現實。聯合國的報
告指出,其中平民死傷人數極大。這一報告還指出,二戰以後的
特徵是「非正規戰爭」十分流行,即,在沒有任何正式宣戰和明確
的最後通蝶的情況下發動戰爭。結果,衝突雙方沒有任何行為
規則,不受國際法和國際條約的約束。
沒有任何東西比戰爭更殘酷、更具悲劇性了。而今天,世界
的許多地區仍處於完全的無序和混亂狀態中。除了戰爭的直接
破壞之外,我們還必須把我們的注意力轉向一些社會結構問題,
如壓制人權、種族歧視、飢餓和貧困。今天,和平和人權問題是
不可分割地聯係在一起的,在這一基本前提下,我們已給予聯合
國難民署高級專員解救難民活動以大量支持,並以創價學會青
年和平會議為中心積極開展了解救難民的活動。我們相信,解
救難民的工作是人權保護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也是和
平的建設性創造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這一國際和平年
裡,我們決心為保衛人的尊嚴而繼續進行多方的持續的努力。
在當今世界,我們面臨這樣一個現實,隨著國家之間相互依
賴性的增強,要想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是極為困難的。當我
們考慮到戰爭對經濟的消極作用和嚴重影響時,我們就會毫不
猶豫地承認,戰爭揮霍金錢、破壞環境。當然,不可能使世界立
即擺脫所有衝突。問題是如何為維護地區和平建構一個框架,
以使和平遍及全世界。
當我們放眼當今世界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亞洲太平洋地
區具有巨大的潛力。雖然在這一地區還存在著各種可能點燃戰
火的因素,但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的衝突。在中東和中部美洲正
在進行著激烈的戰爭。在這些地區存在著一種危險,即衝突的
微小火花就會把整個世界帶到災難的邊緣。從"結構性暴力調
觀點來看,非洲的飢餓問題也是不能置之一旁的。無論如何,我
絕不想回避這些現實,並且,我相信日本絕不會逃避它的義務,
它必定會為世界和平事業做出與其國力相當的貢獻。
同時,當我們更仔細地考察直接衝突的範圍、戰爭和飢餓帶
來的破壞的時候,當我們以對眾多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政治、
經濟、文化和教育---的全面掌握考慮世界和平問題的時候,當
我們尋求創造文明史上的永久和平---不是一種僅為戰爭間歇
的短期和平---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把我們的目光轉向亞洲太
平洋地區。這一觀點的本質是以政治地緣學來作出判斷,即,日
本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地理上都屬於和深刻地關聯於這一地
區,日本必須在決定其命運方面起主導作用。
在反戰運動中的亞洲太平洋地區
我在去年國際創價學會成立紀念日提出的建議中,也提到
了亞洲太平洋地區的重要性。與歐洲不同,在那裡,北大西
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處於直接對立的境地---多種因素
在這一地區起著作用。在這些因素中有超級大國---美國和蘇
聯;有經濟佔主導地位、憲法以和平為宗旨的日本;有自然資源
豐富的加拿大;有處於現代化陣痛之中而又走向21世紀的中
國;有不斷增強著國力的南亞國家聯盟;有己取得經濟飛速發展
的新型工業國和地區---韓國、台灣、香港;有以澳大利亞和新
西蘭為中心、在南太平洋創建無核區的運動。
去年11月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訪問日本期間,我與他就
這一地區的局勢舉行了會談,因為如何促進世界和平,尤其是亞
洲太平洋地區的和平一直是我心中的主題。印度積極地推行和
平的外交政策,特別強調核裁軍。印度和瑞典、希臘、墨西哥、坦
桑尼亞、阿根廷一樣重視廣島、長崎爆炸的兩顆原子彈的後果,
強烈地要求核裁軍,呼籲禁止在外層空間部署核武器,並締結一
項全面禁止核試驗的協定。我和許多人一樣,對印度和中國的
和平外交政策的喬來抱有極大的希望。
我們堅決支持題為「核武器:對我們世界的威脅」的展覽,這
一展覽已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展出,隨後在10個國家的12個城
市舉行了巡回展出,今年1月又在印度展出,並預定於4月在加
拿大展出。我們也希望這一展覽能於今年秋天在中國舉行,以
促進爭取無核武器無戰爭的世界的運動,並迎接亞洲太平洋時
代的到來。我本人決心全力獻身於這一目標。
由於亞洲太平洋地區文化的多樣性,局勢仍然動盪不安,時
局既充滿危險又充滿發展之潛力。美蘇軍事對抗在這一不安定
地區的進一步加劇可以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是顯而易見的。
1974年5月,在安德烈•馬爾羅作為法國政府的特使訪問
日本時,我與他舉行了會談。對他當時所說的話,我記憶猶新。
其中一點是,他指出,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必定是在亞洲
太平洋地區。日本必須盡最大的努力,制止這一不測事件的發
生。
同時,如果我們要正確地跟隨歷史的步伐,我們必須把我們
的目光集中於潛藏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動盪背後的潛能。法國批
評家保爾•瓦萊利曾明確指出,歐洲的文明基本上是地中海文
明。他將羅馬法典、基督教和希臘思想作為這個文明的三個組
成部分。他還說,歐洲的文明是以無限的貪婪和野心為特徵的,
這一野心或多或少有助於其取得全球的霸主地位。無需多說,
歐洲文明自有其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這一無限的貪婪和野心
帶來了許多物質財富,但是通過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它也確實
犯下了不可挽回的殘暴罪行。
人們認為,將要破曉的亞洲太平洋文明將有可能使歐洲或
地中海文明的好的方面得到升華,將在文明史上打開一個新的
視野。這難道僅僅是幻想嗎?
在我們合著的《選擇生命》一書中,A•J•湯因比博士強調東
亞在未來世紀中的作用,並指出如下幾條理由:(l)在過去2100
年裡,中國人民具有維持一個帝國的經驗,這一帝國對於一個真
正的世界範圍的國家來說是十個地區的模型;(2)在漫長的中
國歷史上,中國人具有心憂天下的情懷;(3)儒家世界觀的人文
主義;(4)無論是儒家還是佛家的理性主義;(5)東亞人對宇宙
的神秘感---他們承認,人類要企圖統治宇宙無異於自毀長城;
(6)亞洲人確信,人的目的遠不是試圖徵服自然,而是應與自然
和諧相處@(7)日本人表明,在將科學技術應用於和平和軍事目
的的現代化競賽中,東亞人有可能打敗西方人;(8)日本和越南
人表現出敢於向西方人挑戰的勇氣。
對於這一大學者的具有洞察力的分析,我沒有什麼更多的
可說了,我也理解對他的分析有不同的蔑見。但是,當我們朝著
具有其全部內在要求的遙遠目標前進的時候,我們須奧不可忘
記我們事業的軸心是新的人本主義,這一新的人本主義必定把
人類置於最高位置。
亞洲太平洋地區近年來之所以成為世界注目的中心,主要
是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在這一點上日本的情況尤其是如此。
去完成我們面對的實際的、緊迫的使命當然是重要的,但我們必
須從世界和平這一廣闊視角來處理這些問題,而不是像--部分
手忙腳亂的經濟競爭者那樣來處理這些問題。如果能夠達到這
一點,亞洲太平洋地區將在人類歷史上具有新的意義。正如所
謂羅素-愛因斯坦宣言所說的那樣,「作為--個人,我對全人類發
出呼籲:記住你的人性,而忘記其他的一切」。
為和平和文化事業而建立的亞洲太平洋組織
作為世界和平視角的一個立腳點,我要提出一個建立"亞洲
太平洋和平文化組織"的計劃,以作為促進亞洲太平洋國家之間
合作的關鍵步驟,這種合作是根據平等互利原則的合作。我相
信,這一組織可以與聯合國之間保持一種松散的、間接的聯係,
而不是處於它的直接監控之下。它還可以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
與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的一個下屬機構---經濟社會委員
會---建立聯係,以從和平、文化和裁軍的角度補充和加強該委
員會的功能。
在一次與泛歐洲運動的發起人---理查德•考登霍夫-卡萊
爾基伯爵的談話中,我向他請求,在東京為亞洲和遠東建立一個
聯合國地區總部。根據以後的國際局勢的發展,我又提出了建
立"亞洲太平洋和平文化組織"的計劃。提出這一計劃的目的主
要在於為國家之間在平等、長久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對話提供一
個講壇,以使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國家能夠討論地區問題,維護和
平,實現裁軍和進一步發展他們的經濟。
具有159個成員國的聯合國在紐約設有它的總部。我一貫
支持聯合國的活動,因為我對這一「人類的議會」及其在爭取世
界和平和解決國際社會問題的事業中研發揮的作用寄予深切的
希望。我將繼續一如既往地支持聯合國的活動,以使聯合國憲
章所奉行的理想結出豐碩的成果。
但是,眾所周知,聯合國還面臨許多問題,如在維護和平的
作用方面的問題。它是一個世界性組織,這就使它很難有效地
處理地區問題。為了彌補這一弱點,現在是考慮在一個全新的
概念之上建立一個組織以適應時代需要的時候了。作為朝著這
一方向的一個運動,我建議聯合國採取將其權力分散給各地區
機構的政策。
我希望,我提議建立的亞洲太平洋和平文化組織將為非政
府組織提供一個方向,使其適應新的時代。今天,個人的首創精
神正在蓬勃增長,現在他們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比以往任何時候
都大,但是民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對聯合國事務的參與至少是
非常不夠的。
另一方面,我深切希望我所提議建立的亞洲太平洋和平文
化組織將包含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並在與非政府組織合作開
展的活動中打開節個新的視野。希望非政府組織方面將嚴格考
察它們所起的作用。作為一個非政府組織,國際創價學會將盡
可能支持這一計劃的實施。
展望21世紀,我相信,我們必須集中全世界人民的智慧,為
世界一體化創造一個體係,但這是不可能畢其功於一日的。這
個未來的全球一體化的美景只有建立在各分散地區活動的積累
之上才有可能實現。
人們己用許多方式討論了亞洲太平洋地區合作的問題,並
制定了一些具體的計劃。因為必須進行地區經濟合作和使相互
依賴的關係係統化,已有某些人提議建立以經濟合作為主要內
容的組織。但是,因為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廣闊、多樣性和民族的
眾多,這些建認的實施很少取得進展。社會制度、民族背景、宗
教、文化的巨大差別和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常使在這一地區的
國家之間創建合作關係變得異常困難。
與歐洲國家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和歷史背景相比,這一文
化和歷史背景構成了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亞洲太平洋地區的
國家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是如此不同,以至它們發現很難進
行統一。任何不適當地強調政治(安全)或經濟的計劃必將易於
破產,因為它易於產生摩擦和對抗。因此我提議,這一組織協作
的基礎應是「和平」、「裁軍」、「發展」和「文化」。在此,
最重要的前提是尊重此地區所有文化傳統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反對實行把任何一種特殊文化置於另一種文化之上、或把任何
一種特殊文化強加於另一種文化的統一政策。必須以對本土文
化的尊重來為相互理解舖平道路。
沒有任何一個新組織能在一夜之間建立起來。必須以務實
和謹慎的態度來從事它的創建工作。我們沒有必要受以下思想
的限制,即,認為從一開始全部有關國家都必須加入這一組織,
或除非它達到某種理想的形式和結構就不能建立這一組織。我
們還是謙虛地以我們現有的東西開始做起,以一種靈活的精神
取得進展,逐步地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永久的論壇,
這樣更為合理。在其籌建的早期,它可以採取一種松散的咨詢
機構的形式。
例如,步驟之一是舉行一個「亞洲太平洋地區最高首腦會
議」,在這一會議上,亞洲太平洋國家的最高首腦將舉行會談。
在先進國家之間,已舉行了多次最高首腦會議,但是,在亞洲太
平洋國家之間還從未舉行過一次。這一首創將提供積累起來的
經驗,在這一經驗的基礎上,一個適合於2I世紀的組織將最終
建立起來。我們必須注意,亞洲太平洋和平文化組織和亞洲一
太平洋最高首腦會議這樣的重大事務不應由大國壟斷和控制。
在日本國內,我們也看到了地區認同和地方情感的力量的掘起。
這在全世界都有反映。不便各個地區重新恢復活力,我們既不
可能取得和平,也不可能達到繁榮。
今年是日本於1956年成為聯合國成員國的三十周年紀念。
當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證式接納日本為聯合國成員國的時候,
日本外相重光葵在他當時的講話中說:「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
化生活的實質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東方和西方文明融合的產物。
從一方面說,日本可被視為東西方之間的橋梁。」他的講話受到
許多國家的熱烈歡迎。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全世界包括日本和亞洲太平洋國
家---的最重大的使命是使「傳統與現代化相結合」。今天,和
三十年前一樣,日本仍然可以成為連接東方和西方的橋梁,而此
次的充當橋梁就是要促成亞洲太平洋和平文化組織的建立和傳
統與現代化的結合。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此組織與建於東京
的聯合國大學之間建立合作體係就是必要的。
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也為這樣一個組織的總部提供了一個非
常理想的場地,因為澳大利亞和日本一樣,也很快承認了太平洋
地區的重要性,並積極促成一個合作組織的建立。
我急切地希望日本在實施這一計劃中起主導作用,這是由
其憲法的性質所決定的。日本憲法的序言和第九項發誓致力於
永久和平。這篇序言明文規定,在世界人民的正義、忠誠的情感
之上追求和平。它寫道:「我們日本人民永遠期望和平,具有調
節人類關係的崇高理想,我們決心維護安全與生存,柏信世界愛
好和平人民的正義與忠誠。」這一宣言在人類的命運不斷受到核
武器威脅的時代就預示了通向和平的正確道路。我認為,日本
的使命不是如某些人倡導的那樣,修改其憲法以適應改變了的
國際政治現實,而是以某種方式將其憲法的精神帶入國際政治
的現實生活中。
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今天相互不信任是國際社會最
嚴重的問題之一。避免由相互不信任所造成的軍事衝突,創造
一種通過協商來尋求和平地解決所有問題的世界趨勢是當務之
急。這就是我們必須繼續以劃時代的日本和平憲法的理想向世
界發出呼籲的原因。
聯合國秘書長加維葉•佩雷斯•德奎利亞爾評論道:「我想您
正在、或已經為全部國際社會樹立了一個可以仿效的有意義的
榜樣。您己經為你們自己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並限制自已的武
器生產,你們只做對你們自己的安全是必要的事情。如果人們
能遵循你們的榜樣,我們真可以認為這個世界是個發展非常合
理的世界。」世界上善於思考的人正在考慮使用這種方式,這一
事實使我很受鼓舞。
不管日本人喜歡與否,日本作為一個經濟大國,世界對它的
壓力和期望都在增大。已毫無必要訴諸武力解決來實現這些期
望。毫無疑問,如果強調發展軍事,那粹動搖戰後日本和平發展
的基礎。它還將激起國外的強烈反應,尤其是亞洲國家的強烈
反應。相反,如果我們慷,慨地捐助一個旨在維擴和平的組
織---如我所提議建立的亞洲太平洋和平文化組織,世界的
反響將是多麼良好。這將有可能為裁軍、進行國際援助和發展
創造出一個和平的基礎,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創建一個新的能夠
影響全世界的「日內瓦」或「維也納」。
南北分裂的朝鮮半島的和平和繁榮
如前所示,動盪的亞洲太平洋地區既包含著巨大的危險,又
包含著巨大的潛力。危險的標志是與日本只有一水之隔的大韓
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分裂與對峙。如果目前的停
戰狀態一旦變為交戰狀態,它將不僅威脅到南、北朝鮮礎刀萬
人的生命,而且因為朝鮮的戰略地位,還會影響鄰國,甚至會導
致核戰爭。自從朝鮮人民被一分為二以來,已經歷了四十多年
的時間。這一分裂局面直到今天仍在持續著。作為這一分裂的
結果,各種悲劇工不斷發生著。如果我們不面對這一現實,我們
就無法談論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和平。
為什麼原來由一個統一民族居住的朝鮮半島被撕成兩半了
呢?回首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軍國主義的日本對朝鮮的殘暴吞
並和殖民統治是與目前狀況有密切聯係的。朝鮮人民被迫屈服
於日本的侵略野心,他們在這一歷史過程中經受的苦難磐竹難
書。在日本戰敗的時候,美國和蘇聯劃分了解除日本軍隊武裝
的責任範圍,北緯38度線被確定為他們責任範圍的界線。換句
話說,北緯3t度線把朝鮮半島一分為二,蘇聯控制了北部,而美
國控制了南部。後來,北方和南方分別宣布成立了各自的國家。
I950年6月又爆發了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現在這一界線(軍
事分界線)也就確定了。
從原則上說,這一問題應由朝鮮南北雙方自已主動來解決,
不需要第三方幹涉其內部事務。有鑑於最近南北對話,例如
南北紅十字會談,所表現的主動性和具體進展,我特別要強
調這一點。
有鑑於歷史的狀況,茬考慮日本是否有權對朝鮮問題說話
時,需要回答許多復雜的問題。在日本敢於牽扯兩國命運之前,
有許多它必須注意的自己的問題。
首先,雖然日本和朝鮮相互為鄰,日本人對朝鮮人的歷史出
奇地無知。我相信,這一潮流可以追溯至從l9世紀中葉就出現
的使人誤人歧途的「脫離亞洲,加入西方列強」的思潮。由對朝
鮮的全然無知所產生的毫無根據的誤解和偏見在日本還遠末消
除幹淨。
其次,還有一個問題,即,有70萬朝鮮人居住在日本。我們
不能忘記,這些朝鮮人整天直接生活在日本社會根深蒂固的誤
解、偏見和歧視之一。
日本和南北朝鮮之間關係的不幸歷史遠沒有完結,它仍然
是需要解決的非常實際、非常急迫的問題。討論南北朝鮮的問
題而不適當地注意日本的責任是不公道的,而朝鮮人也會認為
這是對他們的蔑視,並只能加重對他們自尊心的傷害。我們這
些國際創價學會的成員準備完成這一使命,並認為許多問題需
要政治解決,這需要政治家採取積極、建設性的態度,主動地衛
視這些問題。
我完全意識到處理•這一問題所涉及的困難,但是,我作為國
際創價學會的領導人和一個世界公民之所以敢於談這一問題,
正是因為我一貫渴望永久和平。朝鮮被分裂為南北兩方,是對
賣現持久和平的最大障礙。以下事實也可以清楚地說明這一
點,即,去年聯合國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大會既邀請了北朝鮮的代
表也邀請了南朝鮮的代表到會發言。我認為,沒有朝鮮半島的
和平和繁榮,就不可能有整個亞洲太平洋地區和世界的和平。
但是,如果在那一地區放射出和平的光芒,我認為,它必將有助
於打破籠罩在全世界上空的烏雲。
讓南朝鮮和北朝鮮共同加入聯合國的問題仍沒有解決。'中
國、蘇聯和其他一些國家不承認南朝鮮,另一方面,一些自由世
界的國家如美國、日本也不承認北朝鮮。有人提出「交叉承認」
的建議,即東方集團承認南朝鮮,西方集團也承認北朝鮮,以便
打破僵局,但是北朝鮮並不讓步,他們認為交叉承認或同時進入
聯合國只能進一步加固朝鮮半島的分裂局勢。
向著北、南朝鮮領導人之間的直接會話發展
在過去,北朝鮮和南朝鮮已達成了一些協議。最重大的成
果是於1972年7月4日發布的北南雙方聯合聲明。雙方一致
同意的統一原則是:(1)應該在不依賴外國、沒有外國幹涉的情
況下自願地尋求統一;(2)應以和平的手段、而不應訴諸武力攻
擊對方來實現和平;(3)統一的最高目的應是人民的團結,這一
團結超越思想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別。從那時起,盡管還
發生過各種偶然事件,從兩國主動以和平的方式堅持尋求統一
來看,其基本政策未變。然而,克服由社會制度之不同所形成的
通向和平統一的道路上的障礙是非常困難的,這兩種不同的社
會制度已形成了四十多年。
我在去年提出的建議中對南朝鮮和北朝鮮的直接對話的跡
象表示歡迎,H強調兩國之間舉行高級會談的重要性。從那時
起,已過去一年了。我認為朝鮮北南雙方舉行最高首腦直接會
晤的時間就要到來了。考慮到過去四十年來兩國發出的信息和
未來前景,我認為北朝鮮和南朝鮮的最高首腦面對面地坐在談
判桌前坦誠對話是任何變化的必要的先決條件。正如我以前談
到蘇美最高首腦會談時所說的,我要在此再次強調會談本身具
有重大意義。盡管在過去四十年裡人們提出了許多建議,但在
通向和平的道路上畢竟很少取得進展,這主要是因為雙方根深
蒂固的互不信任。
前美國駐蘇聯大使、裁軍的倡導者喬治•F•凱南說,不信任
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形成的成見。」他進一步說:「這裡有恐俱、怨
恨、民族自尊;有對對手意圖的誤解---有時甚至拒絕考慮他們
的任何意圖;有民族團體將其自身理想化而將對手非人格化的
傾向寺有職業軍事決策人的盲目和眼光狹窄,以及他們以假定戰
爭不可避免而造成戰爭不可避免的愛好。」沒有什麼比陷於這種
成見之中更為可怕了。
在我尋求和平的道路上,我己會見了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其
中包括美國、蘇聯和中國的領導人。在這些眾多的會晤申,有一
些例子證明,我對一個人的印象和先人之見是片面的,這些事例
是我親身所歷;有時,我發現了人的完全不同的方面;我從沒有
想到人還會有這一面。這就是為什麼我相信對話可以為大膽的
決定舖平道路的原因,而且對話顯然是消除凱南先生所描述的
"成見"的忠誠之路。
一旦建立起相互信賴的關係,就可以達成一種共識,在這一
共識的基礎上,可以建立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念。無需多說,社會
制度和價值觀念根本不同的南北朝鮮領導人之間的直接對話是
必不可少的。由於從來沒有進行過對話,肯定會遇到一些復雜
的情況,但是我確信,有關人士將持續不斷地努力以克服這些困
難。
對這種對話,我們能夠祈盼什麼呢?經過考察南北朝鮮在
過去達成一致的協議和共同點,我認為首要任務是保證「互不侵
犯和放棄戰爭」。北朝鮮必須申明它不向南推進,同時南朝鮮也
承諾不人侵北方。對於兩國領導人來說,任何對話的起點都必
須是在國內和國際宣布和重申這些意圖。
在朝鮮戰爭結束時,朝鮮南北雙方簽署了停戰協定,但是停
戰還遠不是真正的和平。人們從不知道雙方的敵對行動何時會
再次爆發,因此,兩國的軍事開支在兩國預算中所佔百分比比其
他國家都大。朝鮮南北雙方人民必定希望停火真正成為戰爭的
永久結束。互不侵犯、放棄戰爭的協定對於半島四十年分裂史
的根本轉折是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從根本上說,我認為應把
互不侵犯和放棄戰爭的保證置於最高位置,而不應附加任何其
他條件。如果有關國家如美國、蘇聯、中國和日本同意並決定支
持這一協定,那麼朝鮮南北雙方的緊張局勢將大大緩解。
朝鮮南北雙方就兩國希望和平的人民所關心的具體問題進
行對話,可以導致一個真正的共識,這一共識將像一道陽光穿透
烏雲,照射在東北亞的上空。我真誠希望,那些有關國家盡更大
的努力來促成這一目標的盡阜實現。
目前分隔南北朝鮮的軍事分界線或停火線,從漢江口大致
沿38度線一直延伸至東海岸,全長248公里。4公里的地
區,從這條分界線向南北各延伸2公裡,被指定為非軍事
區。這一廣闊的地區被用來緩和兩國之間的軍事對抗。北朝鮮
和南朝鮮之間證式承認的唯一一條通道在板門店非軍事區穿過。
去年,由南北分裂造成的離散的家庭通過這條道路由北朝
鮮首都平壤到達南朝鮮首都漢城。我們全都在電視上看到了具
有歷史意義的交流。當注視著在板門店•這是兩國之間的唯
一接觸點,來來往往的人流時,我又在考慮使用這一非軍事
區以逐步實現和平的方式。在這一和平環境中,所有人民都可
以在這條路上自由往來,直到有一天,這片荒蕪的非軍事區能夠
再次被人民自由使用。
我設想,可能不可能在板門店或非軍事區內找到一塊合適
的地方,將其恢復為文化和平交流的基地?如果北朝鮮和南朝
鮮的領導人簽署了「互不侵犯和放棄戰爭」的協定,那麼現在的
非軍事區就可以轉變為一個新的、進行創造性工作的地區,同時
維護它目前作為和平保護者的地位。如果更積極地使用這一地
區以實際地建設和平,這一非軍事區的維持停火、制止再起敵對
行動的消極作用,就會轉化為積極作用。通過把"停火"轉變為
「放棄戰爭」,這一非軍事區也可以變為繁衍生息之地,在這塊土
地上,人民可以享受到文化、和平。
我想,最現實的起點應是非政治性的交流,如已在南朝鮮和
中國之間以及南朝鮮和蘇聯之間成功地進行的體育交流和學術
交流那樣,即使它們還沒有證式的外交關係。
一些人可能會說,此等建議純係夢幻,尤其是那些看到荒蕪
蕭瑟的非軍事區的人更會這樣說。但是,我們必須提醒自己,把
一個民族的人民一分為二的軍事停火線原來並不存在,人民曾
經完全自由地來來往往。如果不曾有日本的殖民侵略、沒有戰
爭、沒有美蘇的對抗,人民可能此時正生活在這一荒涼的非軍事
區中。這一非軍事區必須還給人民,這樣,真正的和平才能再次
取勝。
為這一最終目的做準備,第一步應是開展國際交流並參加
各個領域的科學研究和體育運動。茬科學研究中,人民尋求超
越國家、民族背景及意識形態之障礙的普遍性,而這些障礙經常
導致對抗。此外,這些科學研究的成果不應僅屬於一個國家,而
應該貢獻給全人類。這樣,這些知識可以成為人類的共同財富。
這樣一個非軍事區可以向世界上所有國家開放,並成為一
個國際合作研究的中心,在這個研究中心申,學者和專家可以自
由地參加對他們研究成果的討論,其中既包括那些來自美國和
日本這些與北朝鮮沒有外交關係的國家的學者與專家,也包括
那些來自中國和蘇聯這些與南朝鮮沒有外交關係的國家的學者
與專家。這將使最新的信息,包括那些最先進技術的信息通過
交流與研究得到準確無誤的傳播,並以此得到充分利用。我深
信,這反過來將大大有助於整個亞洲太平洋地區間題的解決,也
有助於消除南北朝鮮的分裂。
希望在於21世紀的青年人
北朝鮮和南朝鮮的人民將最終從戰爭的恐怖中解放出來,
如果這個從前的戰場一旦脫離了沾滿血污的國際政治競技場,
它就可以轉變成一個發展和平、科學和文化的中心。我的希望
是,和平和繁榮的藥膏將有助於醫治好因數十年侵略、戰爭和內
部衝突所造成的創傷。
作為一個真誠祈盼世界和平的佛教徒並作為我們唯一的地
球的一個公民,我敢於就南北朝鮮的分裂問題談出我的意見,並
就朝鮮21世紀的前景闡述我的觀點。我真誠希望與朝鮮半島
的人民共同沫浴和平的陽光。如果朝鮮在通向和平的道路上真
正有所進展,那麼,它將肯定為其他國家的人民提供一個勇氣和
希望的偉大源泉。
在一種意義上,朝鮮半島的人民是叨世紀痛苦和苦難的象
徵。在戰勝了苦難、實現整個國家的復興之後,它終將作為通過
智慧和理智解決不僅是亞洲而且是整個世界所經歷的最大困境
的典範而永載史冊。
我已就亞洲太平洋地區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幾條具體建議,
但是,最重要的任務是把尋求和平的人民的心連在一起。十七
年前,在對未來作了思考之後,我曾呼籲與中國青年建立友好關
係,這是在1968年9月,在第十一屆創價學會學生分會大會上。
當時中日兩國的外交關係還沒有恢復,而越南戰爭正在加劇,人
們對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深為關注,怕其引起軍事衝突。
在整個世界處於極為困難的時期,為了尋求國際局勢的根
本轉折,我提出了在整個業洲和世界實現和平的大膽設想,其中
包括申國重返聯合國和申日關係正常化。我提出這一建議是希
望沒有直接捲入中日戰爭的一代人能夠攜起手來,充滿眷意地
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共同工作。今天,我非常高興地
看到,這一希望已經實現,中日兩國青年之間的友誼正日益發
展。
同樣,我希望朝鮮北南雙方的青年人也能在和平、友好精神
的基礎上建立一種長久的友誼。我也希望沒有直接經歷過去的
不幸的青年一代能夠重新互相尊敬、互相幫助,以加強他們之間
的友好關係並保證他們國家的更光明、更安全的未來。我希望
這種友好關係將超越民族和國家的界線,普及到歐洲、南美洲和
非洲國家,以使強大的和平之光照耀全球。
我們正不斷地邁向21世紀。有能力肩負起艱巨使命的青
年人將是下一世紀的生力軍,我呼籲他們將我的友誼和世界和
平的夢想付諸實踐。
對於所有承擔著亞洲、太平洋以至整個世界命運的青年人,
我希望他們信心百倍、堅韌不拔。
(1986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