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大作特輯
和平倡言錄

第9屆「SGI之日」紀念倡言-為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發動一場統一的運動

 •禁止空間的軍備競賽。
 •制定一個不在空間進行戰爭、不在空間使用武器對地面攻擊的協議。
 •聯合國制定一個全面禁止戰爭的宣言。

  值此第九屆「國際創價學會日」之際,我願把我的一些思想 奉獻給大家,這些思想是,我們如何才能以新的努力實現1984 年國際創價學會的目標。

  這一年也將是我們在其他國家的會友重新努力,根據日蓮 大聖人的佛教教義,為和平、文化和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一年。 我們將會看到超越國界的、創價學會日本會友和海外會友之間 的友好交流等領域將會取得更有意義的成果。我自己發現,全 世界的朋友給我的熱情鼓勵重新堅定了我為全人類的共同使 命––爭取世界和平––做出貢獻的決心,重新堅定了我致力 於擴大反戰人民的國際聯盟的決心。

  無論我們把目光轉向哪裡,在今天的世界上,到處是混亂和 衝突,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只能越來越糟。現在,毫無創 造一個新的國際秩序的跡象,國際局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 動盪不安,危機一觸即發。一個新的「核動盪」的時代已經開始, 籠罩在我們頭上的核軍備競賽的烏雲隨著恐懼和焦慮的增長變 得越來越濃重。在這樣的世界上是不會存在安寧和秩序的。

  美蘇之間限制在歐洲部署中程導彈的談判的中斷和削減戰 略武器會談的無限期中斷,加劇了人們對核戰爭的恐懼。如果 這兩個超級大國在今年之內不能達成一致,在歐洲舞台上部署 中程導彈的競賽又重新開始的話,核武器造成的緊張局勢將達 到危險的頂點。在美國的科學雜誌--《飛原子科學家公報》 (一月號)上出現的「末日審判之鐘」的指針離午夜只差三分鐘,在午 夜就要爆發核戰爭,就要敲響世界末日的喪鐘。從1953年底以 來,這是最危急的時刻,當時鐘表的指針指在午夜前兩分鐘。在 這一年,蘇聯進行了氫彈試驗,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第二個擁 有氫彈的國家。1984年也是關鍵性的一年,在這一年裡,世界 必須轉向裁軍,因為除此之外,唯一的選擇就是核擴軍的不斷升 級。而這一問題取決於美國和蘇聯。

  本年初,一位蘇聯科學家公布了他們的一部分科研成果,他 警告說,美國和蘇聯之間的一場全面的核戰爭將吞噬11億人的 生命,那些存活下來的人也將處在十分悲慘的處境中,整個人類 的存活都危如累卵。他的預言和美國科學記者喬納森•謝爾在 他的《地球之命運》一書中對核戰爭所作的描述巧合。確實,意 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不同與核戰爭的威脅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但荒謬的是,為更強大的軍事力量而作的競賽,為更強大的相互 破壞手段而作的競賽仍在進行著;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雙方仍 在堅信核威懾力的有效。

  貝特蘭•羅素把核武器稱為絕對的罪惡,對此,我完全贊成。 其罪惡不僅在於它們強大的破壞力和殺傷力,而且還因為擁有 它們而造成的深深的隔閡。工是這一隔閡和不信任產生了「核 威懾迷信」,即相信為了防止核武器的進攻,有必要擁有核武器。 相信核武器是對相信人的一個否定。;人們越信任核武器,就越 不信任他們的夥伴。只有在人們不再信任核武器的時候,他們 才會相互信任。

  我必須重復這一老生常談,因為正是它說明根本不可能取 得核安全與核平衡。佛教教義說:「生命及其環境是一體」,這意 味著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不可分離地聯係在一起。這一概念也 說明,只要人們感到核武器的威脅,就不可能有和平。

效率原則的危險

  我已多次指出了核威懾政策的謬誤。這一錯誤理論的基礎 是在當代世界人們思想中佔統治地位的效率原則。提倡效率的 人的口號是:「越有效,越方便」,對效率的追求無可否認地幫助 我們取得了許多科學和物質上的進步。但是,我們經常忽視它 有一個暗藏的不良傾向,即使人墮落為單純的物質。

  在關於核威懾的爭論中,有人大談「有保障的破壞」、「毀壞 限制」、「代價與收益相等的比率」以及其他這類詞匯。這種冷酷 無情和荒唐的語言出自對效率的迷信。這種對效率的迷信是以 無數人的生命為代價。這種有害的理論仍然存活著。這種醜惡 的理論不時以不同的方式抬頭。在這些日子裡,這一理論主導 著一些大談「核先發制人」、「核武器控制」的戰略家們的思想。 正如我多次警告的那樣,正是這些政治家和科學家--核文明 和核體制的精英--最容易屈服於效率學說。

  「效率第一」綜合症之另一種表現是一種簡化論。通過這種 把客體簡化為最簡單的因素來分析客體的方法。現代科學已取 得了顯著的進步。在這一方法產生某些效益的同時,對單獨因 素的強調已意味著犧牲了人及其生命的綜合的觀點,其中包括 人的精神需求。這種對效率之神所做的犧牲已給迄今為止的十 切裁軍談判投上了陰影。

僵持的裁軍談判

  裁減戰略武器會談和限制中程導彈會談--尤其是後丁個 會談--看來要毫無希望地拖延下去了,似乎被一道永遠解不 開的難題迷惑住了。其中原因之一是過於強調單獨的部分而忽 略了整體。對於那些提倡核穩定和核平衡的人來說,要求把核 武器分成各種類型並堅持就各種類型分別進行談判可能是自然 而然的事情。但是,這一明顯具有理性的談判方式卻引導他們 走入一個危險的陷講,即完全專注於問題的單獨的部分,而對於 在他們面前的整個問題卻茫無所知。他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無論就具體的武器性能進行了多少次談判,達成了多少個 協議,總體上的進展卻微乎其微。當前的裁軍談判工受到這一 致命盲點的制約。

  但是,僅僅削減和銷毀核武器並不能給世界帶來和平。自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所有戰爭都以常規武器進行作戰,而現 代的常規武器具有巨大的破壞力。我們還必須記住,核武器和 常規武器不可分割地聯係在一起。不消說,既裁減核武器又裁 減常規武器是必要的。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已發生了大約三百次地區衝突, 而許多地區衝突仍在繼續。這些衝突有各種原因;而產生於種 族和宗教矛盾的衝突似乎最殘酷、最曠日持久。在現代,大多數 戰爭幾乎毫無例外是由主權國家為了民族利益和榮耀而發動 的。這一點甚至對於今天所進行的戰爭來說仍然是事實。就在 這一時刻,因為國家之間對戰爭的盲目固執的追求,世界上成千 上萬的人受著苦難。我們必須面對這一嚴酷的現實。

  我們能到什麼地方尋求解決的辦法呢?為了能摸索到實現 21世紀和平的可行性答案,我們必須首先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戰 之後衝突的原因,並為制止戰爭、保衛世界和平而找到一個有效 的方法。必須找到具體的辦法來建立持久的和平。人們必須把 自己的全部智力集中在這一目標之上。首先急需的是從狹隘 的、以國家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向從全球觀點出發的思維方式的 大膽轉變,因為美國和蘇聯之間的緊張局勢正在加劇,而這又反 過來煽起了在世界各地持續燃燒的戰火。

  作為一個獻身於和平的佛教徒,我願意為21世紀的和平政 策提出一些建議。

外層空間軍備競賽的危險

  不久前,我會見了前美國宇航員傑拉爾德•P•卡爾博士,他 曾任第四號空中實驗室的領航員,他向我敘述了他的關於宗教 的思想。

  他說:「我想,作為一個年輕的基督教徒,我的上帝觀念毌寧 說是一個父親的形象,他像父親般地慈祥,俯視著我們地球上的 眾生。可能他牽動一兩根線索讓事情出現,並仁慈地引導著我 們的生活。在看到了外層空間以後,偉大的宇宙秩序給了我深 刻的印象。今天,我想宇宙事物的秩序就是我們所說的上帝, 或其他宗教所說的別的什麼東西。這個上帝就是我們所具有 的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有一個秩序的理解。王是從這一宗教感情 出發,我認為全人類有一個共性。我想,這就是理解世界人類社 會的基礎。」

  當我聽了這些話以後,我對他說:「我們把它叫做法則,這是 使宇宙保持和諧的神秘法則。這是一切現象的基本法則。」無論 如何定義,卡爾博士表達的這一思想代表了從關注局部到重視 整體這一觀察宇宙方式的急劇轉變。

  當我從和平和裁軍的觀點考慮我們的大宇宙的時候,我無 法抑制對近來開始的外層空間軍備競賽的嚴重關注。已有人對 外層空間的反導彈防衛體係的創立和可摧毀敵方軍事衛星之武 器的發展作了報道。對於世界的未來來說,再也沒有比美國和 蘇聯之間的外層空間的軍備競賽更危險的了。如果人們停止把 十億、百億的美元用於軍備競賽,而把這些錢用於保護我們可貫 的地球這一人類的共同事業,那麼人們將是多麼明智啊!如果 要實現這一點,當務之急就是華盛頓和莫斯科締結一項協定,禁 止在外層空間部署武器和使用武力,禁止從外層空間將武器對 準地面。我希望世界上盡可能多的人警覺到外層空間軍備競賽 的真正危險。有世界輿論的支持,我們能夠呼籲美國和蘇聯的 領導人立即締結一項這樣的協定。

時代要求一種精神革命

  1985年是「國際青年年」,1986年是「國際和平年」。聯合國 還決定,聯合國大會第三次裁軍特別會議將於198?年召開。為 了保持和平進人2I世紀的運動的勢頭,不僅要致力於核裁軍, 而且要使人們更加廣泛地具有爭取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的決 心,並用比以往更大的力量來發動這一和平運動。

  我在與卡爾博士的談話中強調了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的重 要性,他對我對世界局勢的關注表示完全支持。世界必須停止 戰爭,不然,銷毀武器無異於無意義的夢吃。裁軍談判遠遠名不 符實,因為,兩個國家一邊進行裁軍會談,一邊忙於為了戰爭擴 充軍備。好像他們一邊握手一邊互相踢腳。這類會談只能產生 不信任,不可能希望取得任何真五的成果。

  我們沒有必要急迫地就裁軍的技術性問題舉行會談,這並 不比喚醒全人類,使其決心創造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更緊迫。 人們的這種決心越普遍越深入,軍備競賽之荒謬就越明顯。只 有在這時,核裁軍才能取得進展。

  無論這對某些人來說是多麼的不現實,在這一有核時代爭 取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比人類歷史上任何時代都更為重要。在 基層的努力己有助於全世界人民對核武器的威脅產生普遍的警 覺,在歷史上的任何時期,人們從未像今天這樣強烈地感受到戰 爭的荒謬。

  1948年,聯合國成員國在第三屆聯合國大會上一致通過了 世界人權宜言。這一宣言:它對於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 所有國家提供人權保護的模式這一點來說,具有特殊意義。 在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詳細規定了個人的基本自由和基本權 利。後來聯合國又將這一宣言寫成一個協定,使其具有法律約 束力。196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國際人權協定,以讓各國簽 署這一文件來迫使它們保護人權。

  我的建議是,聯合國以基本上與此相同的模式通過一個「放 棄戰爭聯合宣言」。我相信,各國之間在這一宣言上達成一致將 是實現永久和平的重大突破。盡管有人會批評我過於樂觀地相 信這一目標可以馬上實現,我還是要提議:首先非政府組織為聯 合國最終通過「放棄戰爭聯合宣言」建立一項基金,以此開始工 作。國家之間的任何討論都傾向於把戰略和得失置於第一位, 這就排除了對世界各國基層群眾之從根本上厭惡戰爭的考慮。 因為非政府組織的非政治性,它們能夠更準確地反映人民的關 注。

  現在,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急地向全世界人 民發出呼籲,呼籲他們積極發起一個統一的運動,以支持建立一 個沒有戰爭的世界。

  如同一條大河的所有支流全都匯人強大的、不可阻擋的巨 流中一樣,這一運動可以從「1986國際和平年」獲取新的動力, 並可以為聯合國大會第三次裁軍特別會議提供基本的精神。通 過這一運動,將產生由厭惡戰爭的人民建立的、把超級大國戰爭 販子包圍起來的全球之網。

沒有什麼比戰爭更具有災難性

  人們對領導一個強大的運動以追求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的 青年人寄予很大的希望,我也是其申之一。明年將是"國際青年 年。,我們最熱切地希望全世界非政府組織的青年人努力為和平 和裁軍運動,為建立沒有戰爭的世界這一理想做出貢獻。

  我最真誠地呼籲國際創價學會的青年人重新堅定他們使世 界擺脫戰爭的決心,並在這一事業中充當先鋒。

  正如哈佛大學政治係主任約翰•D•蒙哥馬利教授在最近一 次和我的會見中所說的那樣,無論戰爭中的勝利者還是失敗者, 都會遭受災難性的損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之後,頒 布了一部「和平憲法」,這部憲法放棄了戰爭,其經濟已奇跡般地 繁榮起來。而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自從那次戰爭 以後,作為一個軍事強國,它連續地捲入一係列的戰爭,其中包 括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在這兩次戰爭申傷亡慘重。我們必須 再次提醒我們自己:「戰爭是野蠻的和不人道的。沒有比這更殘 酷、更具災難性的了。」

  放棄戰爭對於人類在核時代的生存是絕對必要的。甚至一 場常規戰爭也能升級為一切核戰爭;因此,無戰爭狀態對於人類 生存來說是必要條件。

  21世紀正快步向我們走來。我們將為實現沒有戰爭的世 界繼續努力,同時,相信世界上有理性的青年將創造一個新的時 代,一個沒有戰爭的時代。現在是必須向著持久的和平邁出大 膽的第一步的時候了,這是世界人民向往已久的目標。

(1984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