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8屆「SGI之日」紀念倡言-關於和平與裁軍的新建議
|
值此第八屆「國際創價學會日」之際,我想以「關於和平與裁
軍的新建議」為題,談談我最近的一些感想。
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上,我們的同志都滿懷著希望,已開始朝
著2I世紀前進。這使我產生了極大的信心。現在日蓮大聖人
的太陽的佛法已經在世界上150個國家傳布,超越國家和民族
差異的新的國際和平網正在切實地擴展,可以說這是爭取美好
未來的莫大的希望。
迄今為止,國際創價學會以日蓮大聖人的佛法為基調,以日
本、美國、歐洲和東南亞等地的組織為中心據點,推進了和平、文
化和教育的總的路線。我深深地感到,從1975年I月26日在
關島召開第一屆世界和平會議以來的8年期間,國際創價學會
的力量在不斷地增強,世界各地的朋友們的活動已由小溪匯成
大河。
在這個意義上,作為國際創價學會來說,我希望也要把今年
當作向21世紀進一步掀起真正的和平的浪潮的起點。
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現在正進入一個極其復雜而困
難的時代。在所謂世界同時不景氣的暗淡狀況不斷持續的情況
下,人們的貧困被置之不顧,而擴充軍備的浪潮卻看不到有停止
的跡象。隨著經濟情況的惡化,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
家,都加強了保護主義的傾向,世界正處於一種稍一領錯方向就
很難避免迅速走向崩潰的狀況。本世紀30年代,那個不僅
使日本而且使世界各國都滑向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坡道的「30年
代」的惡夢又不時地在人們的腦子裡再現,這應該說是理所
當然的。
人們作出種種悲觀的預測:如「沒有航海圖的時代」、「看
不到前途的時代」。可以說時代確實已陷入了巨大的混亂之中。
正因為如此,我們作為佛教徒,應當敏銳而冷靜地注視這種混
亂,打開一條通向2I世紀的血路。我之所以試圖從「和平與裁
軍」的方面提出一些建議,也正是出於這種作為佛教徒的對社會
和人類的使命感,一種欲罷不能的心情。
民眾才是時代的主角
根據今年年初華盛頓的著名智囊團發表的報告書,最近兩
三年將是決定今後長期內東西方是加劇核武器競賽還是走向裁
軍的岔路口。因為核擁有國家正在相繼加速新型核武器的開
發,在80年代前半期將決定加強核武器的政策。
實際上已預定在今年12月底以前,在歐洲按實戰部署美制
潘興II式導彈和巡航導彈。如果這一部署計劃按預定實施,以
歐洲為舞台的東西方緊張局勢將一下子激化。問題還不僅是歐
洲。例如最近蘇聯己經表明,計劃把一部分SS-20中程導彈轉
移到酉伯利亞。人們認為達是為了對抗美國部署在遠東的核戰
力量。
此外,筋些日子舉行的日美首腦會談決定要進一步加強日
本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不可否認,這將進一步加劇亞洲的
緊張局勢。我國今後是朝著和平主義的方向發展,還是朝著軍
車大國的方向發展,已引起了國民的不安。現在的危機確實很
可能滑向徹底剝奪人類生存權利的全球性毀滅的道路。今年無
疑是關係到全球性趨向和平還是加劇緊張的重大時刻。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擴充軍備的競賽已經深深地交織進
包括經濟、政治和社會的體係之中。
眾所周知,現在的軍事破壞力量的結構是採取所謂軍工復
合體的形式。如果把官僚集團和學術界也加上,也可以稱作軍
工官學復合體。這種軍事性的既得利益集團的加強勾結,最近
已愈來愈露骨。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那些為了維持和擴大自
己的地位而以軍事力量為後盾的勢力,己形成一種空前強有力
的結構。
針對這種狀況,我認為爭取裁軍的斗爭需要作立足於長期
觀點的、堅持不懈的努力。
我曾經極其概括地把核戰爭的威脅稱之為以歐洲為主導的
近代文明的總體所面臨的一大災難。因為我認為,把核武器當
作最後通牒,依靠實力進行統治的結構,在某種意義上是整個近
代歷史逐漸推行的依靠機器和政治機構對人進行統治的結果。
今天,在包含著可怕的破壞力的軍事力量的支撐下的權力
機構,看起來好像是由少數所謂統治階層的決策人所控制。但
是,能說是真正地在控制嗎?看起來好像是在控制,其實是在受
著核武器和權力機構所造成的魔性的控制。佛法把這種魔性稱
作"元品之無明"。在沒有光明的黑暗所籠罩著的地方,「人」最
終將在社會的一切領域裡從主角的位子上滑落下來。
在那些事實上已越過抑制核力量的論爭,而蝶蝶不休地談
論什麼局部核戰爭的可能性的人們的精神結構中,我首先看到
的是「沒人性」。在這種受核的魔性所操縱,以幾十萬、幾百萬為
單位來計算殺傷力的精神結構裡,根本不會想到在苦悶中死去
的每一個人的痛苦的。在那裡扮演主角的是核武器,人只不過
是悲慘的配角。
當然,產生這種魔性的不只是核武器,凡是武器都帶有這種
魔性。但問題是在於核武器的恐怖性已經把這種魔性的怪誕擴
展到了極限。克勞塞維茨曾經認為戰爭是「政治的另一種手段
的繼續」,而且總算提出了一個認為通過人類的手可以控制戰爭
的預測。
但是,核武器的出現從根本上徹底推翻了這種樂觀的預測。
我正是從這一意義上認為,核武器是近代文明總體的一大災難,
它的出現對人類歷史是一次決定命運的事件。在核力量支撐下
的權力機構為少數統治集團所掌握——這一構圖所表明的不過
是為自己所制造的物所支配,是宣布人類的失敗,說它是人的尊
嚴的死滅也不算過分。
那麼,面對這種決定命運的事件,要求我們做什麼呢?我們
必須把人類歷史舞台上的主角的位子奪回到人的手中——民眾
的手中。因而我在這裡要再一次強調我們永遠不變的方針:「創
價學會永遠站在民眾的一邊。」
召開文化人的「最高和平會議」
從前年以來,世界性的反核、裁軍運動出現了高漲的局面。
就這一點來說,應該說是一件含有歷史意義的事。從事這一反
核運動的都是極其普通的一般市民。其廣泛性已超越了國境,
使人感到這是新的民眾時代的萌芽。面對核武器這一人類共同
的敵人,市民應當是確保和平的主角。而現在產生了這樣的覺
醒,應當高度評價,這將會給和平運動開闢新的天地。市民運動
作為與政府和國際機構同樣強有力的組織出現,這在歷史上是
未曾有過的。
最近十幾年來,我在內心裡一直盼望著這一時代的到來。
我以前之所以不顧自己力量微薄,作為民間人士訪問了40個國
家,同許多領導人對話,通過和民眾接觸,致力於擴大爭取持久
和平的浪潮,正是由於希望這樣的時代能早日到來。
不過,這樣的動向還僅僅是開頭,國家與權力的壁壘依然非
常牢固。如何打破這個巨大的壁壘,用民眾自己的手來打開今
後人類的持久和平的前景,那還是今後的一個課題。但是,我認
為對現在的狀況決不要悲觀。因為絕望和悲觀是不能打開未來
的前景的。正如卡爾•雅斯貝斯晚年所說的那樣:「任何狀況
都不是絕望的。」我們要有信心自己來打開21世紀的大門,要滿
懷希望與信心前進。
前些時我曾和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羅伯特•貝拉教授進行了
親切的交談,貝拉教授也強凋了這一點。他說,單純強調核武器
和核戰爭的悲慘性,煽起危機感,反而會使人們喪失對未來的希
望,使年輕人朝著自我中心的方向發展。今後的和平運動應當
給予人們以變革人類社會這樣的向前看的希望,要使人們抱有
定能實現人類內心的熱烈願望的期待。作為現實的運動,貝拉
教授對我們爭取和平的各種活動寄予了極大的期待。
就匯集民眾的和平的意願這一點來說,非政府的民間組織
所起的作用,今後必將愈來愈大。不消說,民間組織的目標不是
從單純的國家利益這一狹隘的立場出發的,而是從超國家的角
度來實現人類的和平和福利的。創價學會也作為聯合國情報局
的民間組織的一員,正在積極地開展活動。
以這種民間組織為中心的市民的團結和民眾的活動,以及
努力把這種團結和活動加以理論化的大學和研究機關乃至地方
自治體等,形成一個世界規模的探索和建立和平的網。現在已
經到了應當認真考慮建立以實現和平為目標的多元的國際網的
時候了。
當然,這應該說是一條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道路。因為這
不僅僅是核武器的問題,而羞一個要解決對人類生存十分緊迫
的全球規模的各種問題和建立新的和平秩序的運動。
我在第二次聯合國裁軍特別會議上所作的《關於裁軍和銷
毀核武器的建議》中,曾經呼籲無核國家團結起來,形成對美蘇
的全球性的和乎包圍網。為了推進這一方針,需要運用各種手
段。我想從今年起,一方面同創價大學協作,同時使創價學會也
踏實地邁出建立這種國際的和平網的第一步。
作為其中的一個環節,我想同創價大學合作,呼籲外國著名
的學者、和平運動家及聯合國有關人士等參加,於今年秋天舉行
一次文化人的「最高和平會議」。
今年將在關西舉辦的第三屆世界和平文化節,可以說是通
過世界民眾的交流來表明爭取和平的祈願與實踐的喜慶的集
會;由文化人參加的「爭取和平的討論會」將是一次討論如何
克服全球性人類課題的奮知的聚會。
從這種全球性的觀點出發,我們今年還要進一步支持聯合
國的工作。其中的一項就是協助世界裁軍運動。值得高興的
是,去年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的「現代世界的核威脅」展覽會
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為世界反核裁軍的輿論的高漲作島了貢獻。
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在發言中說,他希望聯合國在世界各
地的63個情報中心,以及聯合國總部、聯合國日內瓦歐洲總部、
維也納國際中心等68個場所經常展示原子彈的資料和文件。
這一建議被採納為聯合國的正式決定,據說其原因之一是由於
「現代世界的核威脅」展覽的推動。
我在對第一次聯合國裁軍特別會議所作的建議中,提議在
聯合國設立「和平資料館」,收集和展覽反映戰爭的悲慘性和殘
酷性,核武器的破壞力,廣島和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實況,以
及當前核武器的現狀等的文件、照片和影片等資料,向訪問聯合
國的人們展示,使它成為推動在世界各地運用這些資料的中心。
聯合國在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對此我表示贊賞和歡迎。
寄希望於世界的青年力量
現在存在於世界上的核彈頭的破壞力,要比投在廣島和長
崎的原子彈大100萬倍以上。然而不可否認,核武器的破壞力
愈大,其數量愈是多得驚人,人們的實際感受反而愈來愈淡薄。
因而,用廣島和長崎的經歷來向人們呼籲,在今天具有愈來愈大
的意義。所以我考慮今年也籌辦丁個國際性的「核威脅」的展覽
會,為造成反核、裁軍的世界輿論助一臂之力。
最近從事和平運動的青年們的成長特別顯著,這使我增添
了信心。我的恩師戶田城聖先生曾留下遺言,把廢除核武器的
重任託付給青年一代。從那以後25年來,創價學會青年部的和
運動己經在社會上深深地紮下了根。因此我想向青年部提個
建議,是否可以在1985年舉辦首屆世界青年文化節,其意義是
要把日本的青年運動逐漸地推向世界,也包括配合聯合國把
1985年定為「國際青年年」,以及聯合國大會1965年通過《在青
少年之間促進和平的理想及人民間的相互尊重與理解的宣言》
20周年。在向21世紀的進軍中,如何發揮青年的熱情和力量,
已成為全世界的課題。繼承恩師戶田城聖的遺志,集結世界有
志於和平的青年的力量,其意義應該說是極其重大的。
去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阿爾巴•繆爾達爾女士,在紀念獲
獎講演的末尾引用了諾貝爾遺書中的一節一一「和平會議的召
開與獎勵」,呼籲廣泛地召開和平會議。對此,我深有同感。
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我也要再一次呼籲召開我歷來主張的
爭取和平的首腦會議。這和由首腦人物轉向民眾的時代趨勢並
不是矛盾的。因為正如丸山真男先生所曾經指出的那樣,大使
或公使級別的接觸,往往受國家利益的束縛而無法採取行動。
相比之下,最高首腦之間的會談,不論從哪一方面來說,那些既
遵循又超越國家利益的人類共同的課題,更容易進人共同的視
野。從這裡必然會產生打破混亂局面的設想和行動,以及果敢
的決斷。
當然,其前提必須是最高首腦們從核武器等的魔力的咒符
下解放出來。不過我想,即使沒有這個前提,通過活動、會見和
交談也一定可以給閉塞的狀況打開一個通風口。美中戲劇性的
和解難道不可以說是一個歷史的啟示嗎!
我剛才說了,核武器的出現是一次決定命運的事件。這是
因為核武器以滅絕人類的威脅這「負重力」,迫使世界不得不
變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如何把這種「負重力」轉變為「正重
力」我相信責任愈大的領導人愈會痛感到這個問題。最高
首腦會議一定能在促進這一巨大課題的解決上發揮最大的催化
作用。
促進最高首腦作出果敢的決斷
我特別認為,盡快實現美蘇兩國最高首腦會談是當前極其
迫切的課題。蘇聯的安德羅波夫總書記剛就任不久,雙方首先
互相熟悉,就當前正在考慮什麼、最希望達到什麼目的等問題,
誠心誠意、推心置腹地交換意見,其重要性怎樣強調也不過分。
我作為一個佛教徒,最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日常交往。互不
相識的人們碰到一起,互相開誠交談,互相啟發,這是無形的積
累,很快就會給出有形的果實。根據我淺薄的體驗,我在同世界
各國人士的交流中,處處都能感受到實在的效果。最高首腦之
間的會晤,也將會有同樣的效果。
我要再一次呼籲,要想打破時代閉塞的狀況,歸根結蒂,必
須有人勇敢地打開裁軍和緩和的突破口。具有這種力量的各國
最高首腦的責任是十分重大的。就日本而言,可以說已經到了
應當認真考慮為推動美蘇之間的這種緩和能夠作什麼樣貢獻的
時候了。
在這方面,作為一個市民的迫切的願望,我對美蘇最高首腦
會談寄予以下的期待:
第一,應當首先就凍結核武器的現狀達成協議。也就是說,
美蘇兩國要停止核武器的生產、試驗和布羅。我的建議是,首先
就不再進行擴充軍備的競賽達成協議,然後進入削減核武器的
談判。
關於這種核武器凍結,人們正在進行激烈的爭論,究竟對美
蘇哪一方有利。美國領導人提出的見解是,凍結現狀對保持平
衡不利。我當然是既不偏袒美國,也不偏袒蘇聯。我認為不應
當從這種狹隘的觀點來判斷凍結核武器的意義。
為什麼核裁軍一直沒有進展呢?這是因為美蘇一面在進行
削減核武器的談判,同時雙方都不能擺脫對對方的不信任感,在
談判的進行中也不想停止核擴軍競賽。假定說,雙方是為了平
衡而想削減,那也會圍繞著平衡問題而產生意見分歧,進行激烈
的爭論,從而使無休無止的談判一直繼續下去。
在去年召開第二次聯合國裁軍特別會議期間,我得到了美
國參議員肯尼迪和哈特菲爾德所寫的一本書。他們兩人提出了
一個凍結核武器的方案,是在國會中熱情地促使這一提案獲得
通過的領袖。他們在這本書裡寫道:「所謂需要在將來某個時候
凍結核武器,或者要進行有附帶條件的凍結,都是和第一次核戰
爭(廣島、長崎)所給予的教訓背道而馳的。這種所謂的附帶條
件,就是要美蘇繼續生產和貯存核武器,在這個基礎上長年累月
地來進行談判,其結果則將是一個協定也簽訂不了。」我對這段
話深有同感。
信賴關係是大幅度削減核武器的突破口
我之所以重視凍結核武器,原因是它會增強美蘇之間的信
任感。而我希望這種信賴關係會導致下階段的大幅度削減核武
器達成協議。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打破互不信任和恐懼的不斷
升級,從而使軍備競賽螺旋式上升這一惡性循環。
我過去曾多次訪問美蘇兩國,親身感受到兩國人民都衷心
熱愛和平。事實上據說80%的美國人認為美蘇的核戰力量是
平衡的,要求停止生產新型核武器;70%以上的人不僅要求停止
生產,而且希望禁止貯存和使用核武器。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
戰中犧牲了2000萬人,那裡的民眾一定也有著同樣的心情。我
曾在中國同那裡的領導人談論過核武器問題,中國方面很幹脆
地說:「核武器既不能吃,也不能穿。」這句話我是忘記不了
的。
美國去年要求凍結核武器的運動那麼高漲,大概是由於市
民們有一種直感,認為這是防止核戰爭、保護國民生活的最近的
道路。我希望市民們的這種卓越的現實感能夠得到重視。
我首先要求停止核軍備竟賽,是因為龐大的軍事費用愈來
愈威脅著國民的生活。人們一致認為,曾以實力雄厚自負的美
國經濟之所以日益衰弱,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於越南戰爭。就
美國的現狀來說,本財政年度(1982年10月一1983年9月)聯邦
預算的赤字預計將達2000億美元。很多專家認為,美國經濟已
很難負擔更多的軍事費用。龐大的軍費開支給蘇聯經濟帶來的
負擔之重,也是不言而喻的。
據專家估計,美國投人核武器方面的支出,每年高達350億
美元,如果凍結核武器,這個數額可以節約一半。而削減核武器
的談判如能在凍結後有所進展,操作和維修核武器的開支還可
以進一步大幅度節約。
設置「防止核戰爭中心」
現在全世界的軍事費用已近6500億美元—約160兆日元。
人類必須盡快與這種浪費性的軍事費用訣別。即使是發達國家
也有二千幾百萬人在迫受失業的痛苦;經濟蕭條與通貨膨
脹已使各國民眾大傷元氣,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動盪。令人
憂慮的是,這很可能通向披著新的偽裝的法西斯主義和戰
爭。
我期待於美蘇之間能夠達成協議的第二點是設置「防止核
戰爭中心」。現在最值得憂慮的是,核戰略家們己產生了認為核
武器是「可以使用的武器」的想法,實際發生核戰爭的危險性愈
來愈大。另外,人們還經常指出,由於電子計算機錯誤發出警報
等偶然事故而引起戰爭的危險性也愈來愈大。為了防止偶發性
的戰爭,美蘇之間雖然架設了「熱線」,但光憑這個,還是令人很
不放心的。在技術高度發達的現在,防止戰爭的體係怎麼加強
也不過分。所以我認為,為了從各個角度來防止戰爭,迫切需要
在中立國家設貿由美蘇兩國最高級專家組成的中心。
在這個中心裡要常駐軍事、政治和經濟等各方面的高級專
蒙。中心要通過設員的最新式的電子計算機和衛星通訊網,收
集和分析各種情報,迅速掌握危險狀況,研討對此採取的措施。
防止核戰爭中心最初是作為防止核戰爭而成立的專門機
構,但我希望它能盡快集聚包括第三世界在內的各國專家,使它
成為具有事先防止地區性戰爭的功能的中心。
要求召開凍結軍事費用的國際會議
我的第三點建議是,希望美蘇在達成凍結核武器的協議時,
號召召開「凍結軍事費用的國際會議」。在這個國際會議上,各
國要達成不再增加軍事費用的協議。
只是凍結核武器的現狀是不夠的,還必須達成一項不再增
加包括常規武器在內的龐大的軍事費用的國際性的協議。我並
不認為召開這樣的會議是不可能的。實際上在去年的聯合國裁
軍特別會議上,美國總統裡根在其演說中就倡議召開一次「國際
會議」,報告和討論世界各國的軍事費用。此外,前些時候東方
集團也在《布拉格宣言》中呼籲華沙條約組織和北大西洋公約組
織的各成員國,先將軍費開支控制在現行水平上,然後開始談
判,締結一個可以導致互相削減軍費的協定。
現在很多發達國家五在向發展中國家不斷地大量出口武
器。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的累計赤字現在已達幻叨億美元的
巨額,處於痛苦的即將破產的狀況。如果這一事態進一步惡化,
那就會像墨西哥、波蘭等狀況所表明的那樣,很可能要引起世界
性的金融危機。應該說,現在已是必須考慮對向發展中國家出
口武器進行某種限制的時候了。我希望在凍結軍事費用的國際
會議上一定討論這個問題。
我希望各國在這個會議上不僅能就凍結軍事費用達成協
議,還能討論把通過裁軍而節餘下來的軍事費用如何用於提高
人類的福利。比如設想把這些資金統籌起來,作為提高發展中
國家的福利和生活水平的開發基金,或用作推進各國的和平教
育的教育基金,那將是很有意義的。
使國際環境朝緩和的方向轉變
在世界朝著軍事化發展的情況下,我不能不痛感到日本應
盡的責任特別重大。我們過去一貫採取的態度是堅決維護高舉
持久和平主義的日本憲法。這不僅是為了日本一個國家,而是
因為我們相信,只有使和平憲法的精神和理想在所有的國家和
所有的民族的心中紮下根,擴大放棄戰爭的人類世界,才是通向
持久和平的切實的道路。我把維護日本國憲法的運動的重任托
付給青年學生,證是由於這個憲法本身已超越了國家的框框,貫
穿著對整個人類的信賴感。由於把第9條寫進了憲法,這種洞
察歷史潮流的奮知和先見之明,很快將為歷史所證明。
關鍵是要把時代的趨勢大力地朝著人類共同體的方向推
進。日本應當在這方面起指導作用。所以我國今後的方向應當
走以和平憲法為基礎的和•平國家的道路。
日本要徹底維護真正的和平,必須要切實地自主地使國際
環境朝著緩和與裁軍的方向發展。我一貫主張我國應當同地球
上所有的國家結成和平友好的關係,就是這個原因。同特定的
國家保持命運共同體的關係,企圖炫耀強大的軍事力量來謀求
本國的安全保障,這種態度只能說早已是一種時代錯誤。至於
那種要把日本列島變為「不沉的航空母艦」的想法,更是極端危
險的。
美國獲得諾貝爾獎金的學者喬治•瓦爾德博士,在讀了創價
學會青年部出版的反戰叢書的英文版《和平是我們的責任》後,
前些時候給我們來信談到他的感想說:我感到遺憾的是,這些優
秀的書只有在體驗了悲慘的戰爭之後才能寫出來,但我們的責
任是不能讓青年們再有這樣的悲慘體驗。
21世紀已經在我們的眼前。決不允許將在那個燦爛的舞
台上活躍的青年一代的前途被戰火燒盡。能否真證建立以民眾
為主角的時代,全靠國民們的努力。現在比任何時候都要求我
們對未來作出賢明的選擇。
我本人今年也將作為生活在無名的民眾中的一員,從民眾
的方面勇敢地向和平這一人類共同的課題挑戰。我正是由於期
望能夠掀起更加洶湧澎湃的民眾勝利的浪潮,才1提出了以上的
建議。
(1983年1月25日)